藏於端凝殿的雍正琺瑯彩瓷到底有多少?按清室善後委員會於民國十四年之《故宮物品點查報告》,有碗63件,茶鍾13件,茶壺3件,盤(碟) 16件,合共95件。然而,根據道光十五年的乾清宮《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卻有碗78 件,茶鍾 28件,茶壺 4件,盤(碟)79 件,合共189件。
顯然,二者數據不相符,經北京、台北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對比,發現其中錯漏頗多。談琺瑯彩的瓷友,現尚有引用此二檔者,可能不準了。
根據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清單,由大陸遷來的清雍正琺瑯彩瓷共有110項,計碗88件,茶鍾18件,茶壺6件,盤(碟) 86件,合共198件。除10件色地花卉紋碗、19件色地花卉紋盤、一件團花蝶纹茶壺及二件白底花竹紋鍾以外,其餘皆詩、書、畫、印四者齊全。
[caption id="attachment_10991"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佳麗、四時、長春[/caption]
雍正五年《清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檔》載:「朕從前著做過的活計等項,爾等都該存留式樣,若不存留式樣,恐其日後再做,便不得其原樣。朕看從前造辦處所過的活計,好的雖少,還是內廷恭造式樣。近來雖其巧妙,大有外造之氣。爾等再造時,不要失其內廷恭造之式。欽此」。
雖然檔案無詳列「內廷恭造式樣」各項規定,但字裡行間,個人的理解是:「宮廷主人很欣賞舊作的題材和式樣。以後不得隨便改變」。所以,如果參考上述傳世的雍正琺瑯彩瓷,其形制只有中型碗、中型盤、茶鍾,另有茶壺數件,雖然大部份集詩、書、畫、印之藝術大成,但無一件大器,亦無四種以外的其他造型,甚至連題材都大同小異,只有花卉、翎毛、山水,而無人物、走獸。究其原因,大概自怡親王以後,各協辦及技術人員真的不敢隨便改動,因循照做便是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10990"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佳麗、金成、旭映[/caption]
琺瑯彩瓷上詩文的引首、押句用印,有規定配套。例如畫花卉,用「佳麗」加「金成、旭映」等,此組印章,在雍正琺瑯彩瓷常見。本來中國文人用印習慣,連用兩印者,其一多為白文,另一則為朱文,有陰陽相配,平衡視覺效果。但凡在雍正琺瑯彩瓷鈐「佳麗、金成、旭映」配套的,卻一定三枚都是朱文。連凡鈐有「佳麗」或「旭映」其中一印的,也是三枚都是朱文印。
台北故宮博物院曾於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舉辦「金成旭映雍正琺瑯彩瓷特展」,展示有引首、押句章的展品,計有盤43件、碗64件、壺3件及鍾14件,合共124件。其中34件鈐「佳麗」加「金成、旭映」者,全部朱文印。鈐有「佳麗」或「旭映」其中一印者有17件,也一律是三印,且皆是朱文。
唯一例外者,乃一件「琺瑯彩赭墨牡丹碗」,鈐朱文「佳麗」,但配白文「四時」、朱文「長春」。亦有例外者並沒有鈐「佳麗」或「旭映」印章,而全部用朱文者,為一件「琺瑯彩孔雀圖碗」,鈐「政化、昇平、奕世」三枚朱文印。但壓句「金成」一印則只配「旭映」,完全沒見到配其他印文者。
[caption id="attachment_10985"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政化、昇平、奕世[/caption]
另有一件「法琺瑯彩松梅圖盤」,疑是錯體,引首印用了配鳳凰的「鳳采」,但配以松、梅;壓句用「壽古」、「香清」,則極匹配題材。
124件詩文琺瑯彩瓷,只有71件配白文印的,大抵當時連用印也因循舊例,不敢改動,以便更符合雍正要求的「存留式樣,得其原樣,不失其內廷恭造之式」吧。以上雍正琺瑯彩瓷形制及用印規律的統計,為一得之愚,供瓷友参考。
圖:由作者提供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