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天安門前軍威盛  誰在歡喜誰在愁?

2025.09.05 13:39 博客 吳志隆

就在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場閱兵當然是全國關注,甚至在香港社交圈內,可以上京現場參與更加被視為身分象徵。而在國際輿論層面上,這場閱兵也受到廣泛關注,除了首次展出的軍事裝備,也都好多討論是次軍演的多重意義。但筆者留意到,台灣領導人賴清德恐怕會因為這場軍演而難以安寢!

島內媒體同樣關心這場閱兵,但觀點兩極,有聲音認為,在兩岸關係趨向緊張的今天舉行九三閱兵,意味著大陸對台動武的機會率大幅提升。但也有聲音表示,若是為戰爭做準備,大陸不應該高調慶祝,而是應該無聲無息,低調秘密行事,才可以出奇制勝。那到底兩岸之間,打還是不打?成為島內媒體最近的熱議論點。

其實,戰爭與和平,其實都需要武力來維持,我個人深信九三閱兵的宗旨不是求戰,而是宣揚和平,兩岸之間更加是追求和平統一高於一切。事實上,九三閱兵是一個對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性紀念活動,也是全球反法西斯勝利的紀念日,因此特邀一批國家領導人參加活動,宗旨是宣揚和平,而不是宣傳打仗。

為何一場宣揚和平的閱兵儀式會讓台灣媒體感受到戰爭的壓力?很大可能是因為島內賴清德為首的民進黨台獨勢力,在爭取台灣獨立的堅定意圖之下,又清楚兩岸實力懸殊的客觀事實,企圖透過媒體放消息來試探大陸的對其個人言行的底線。但正因如此,我們看到賴清德「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性格,一旦他所演譯三個大話被一一踢爆,那他的台獨政治光環將會煙消雲散,甚至會影響賴清德角逐連任的機會。

對賴清德來說,他心懷台獨野心就已經路人皆知,但他不能公開宣告台獨,因此他仍希望透過掩耳盜鈴的形式來推銷他的「台獨史觀」,首先持續淡化日本侵略中國與國共聯手抗戰勝利的歷史事實,甚至在8月15日發文當中,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受害族群的成員之一,竟然站在侵略者日本的立場,以「終戰」取代「抗戰」,這樣的發言引來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的嚴厲批評,形容「有關發言令人憤怒!」

另一方面,賴清德企圖將台灣光復同國家抗戰的整體勝利分裂,以論證「兩岸互不隸屬」的謬論,但今年有一連串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當中可見台灣光復是國家抗戰整體勝利的一個果實。

還有,這次閱兵也邀請了包括館長陳之漢在內的多位台灣同胞出席現場活動,也有台灣媒體成功獲批記者證,全程採訪相關新聞。賴清德怕台灣民眾參加或者目睹大陸紀念活動後會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使「抗中保台」的號召力徹底崩潰,因為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多台灣同胞發現,親中和平才是真正保台。

其實,兩岸同胞在當年的抗戰日子中,同樣是受害者同反抗者,抗戰勝利也有台灣同胞的血與汗,今日台灣民眾與各界在北京共同緬懷抗戰精神,正是對歷史正義的最好傳承,未來,兩岸同胞只有和平合作,才是中華兒女最大最正確的方向。透過正確認識抗戰歷史,兩岸同胞就會發現「抗中保台」是個別政黨為追求政治性目標的自私口號,不如「親中和平」來得實惠。

最大的笑話,莫過於「以武謀獨」的論調,台灣民眾最關心的就是九三閱兵的盛況,這也是賴最害怕的地方。雖然島內居民大多知道兩岸軍事實力存在差距,但到底差距有多大,大陸的軍事實力到底是怎樣,相信上午閱兵當中所展示的軍事裝備,可以給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的軍人一個很震撼的回憶。戰爭的慘痛沒人願意面對,戰爭同和平之間,台灣同胞與其將選擇權交給民進黨,倒不如自行選擇。希望島內同胞可以有足夠的智慧同勇氣,不要等自己的家人朋友因為個別政治人物的自私而捲入戰火。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