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宗發生於湖北宜昌三峽大學的留學生夜闖女寢猥褻案,迅速引爆全網討論。事緣一名外籍男學生於凌晨兩點徒手攀爬鐵窗進入女生宿舍,觸摸熟睡女生頭部並致其臉部受傷,雖遭反抗後逃逸,但事件所暴露的校園安全管理漏洞與長期以來的「優待外籍生」現象,再次將中國高校對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事件發生後三天,校方才發布通報,宣布該生已被刑事拘留並開除學籍。儘管最終處理結果嚴厲,但輿論質疑聲不斷:為何要等網絡發酵數日才回應?為何女生宿舍外牆需加裝鐵絲網,而非從源頭杜絕風險?更令人憤慨的是,據網友爆料,此前已有內衣失竊等異常情況,顯示校方早有隱患卻未積極處理。
 
這起事件並非孤例,而是多年來中國高校在追求「國際化」過程中積弊已久的集中爆發。為提升國際排名,許多高校將「國際學生數量」視為硬指標,不惜降低錄取門檻、提供豐厚獎學金、安排優質住宿,甚至在教學管理上「開綠燈」。在這種導向下,部分留學生並非為求學而來,而是將中國視為「混文憑」的跳板。更甚者,一些高校還曾推出「學伴制度」。如2019年山東大學為留學生配對多名女學生作為「結交異性友人」之用,引發強烈批評。雖事後道歉收場,但類似做法是否已轉入地下,仍令人憂心。
 
與此同時,本土學生的待遇卻顯得寒酸。河南科技大學學生曾在酷熱天氣中集體抗議宿舍無空調,而同棟樓的留學生卻享有空調、熱水齊全的「豪華房」;多地高校被曝出留學生享有專屬食堂、專車接送、考試放水等特權。這種赤裸裸的「雙重標準」,不僅傷害了本土學生的尊嚴與公平感,也扭曲了教育本質——教育不應是「待客之道」,更不該以犧牲本國學生安全與權益為代價。
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仰望西方的弱國,而是有實力、有底氣平視世界的全球大國。我們歡迎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前來學習交流,但前提是遵守法律、尊重文化、平等相待。任何基於國籍的特權,都是對法治精神的褻瀆。
 
此次三峽大學事件中,勇敢反抗的女學生值得全社會致敬。但我們不能總靠個體的勇氣來推動制度進步。高校必須重新審視現行留學政策:是否過度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是否將「國際化」簡化為「人數多」?是否在吸引人才時忽略了道德審查與背景篩選?
 
「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確實需要人文交流與民心相通,但這不應建立在犧牲本土學生安全與教育公平的基礎上。相反,應設立更嚴格的入學標準、語言考核、健康檢查與行為規範,對違法者依法懲處、即時遣返,絕不姑息。與其廣撒網式地招收大量普通甚至低質留學生,不如精準引進高端科研人才、技術專家與未來領袖。
原圖︰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1/c_1123017663.htm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