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19日下午召開內部會議,身兼黨主席的台灣領導人賴清德在談及當今的國際形勢時有豪言,台灣在快速變化的國際情勢中,扮演的角色是棋手、並不是棋子,同時為國際社會貢獻心力。一番閃亮的激情豪言卻引來島內外媒體的一面倒訕笑,質疑賴清德對於台灣在國際棋局當中的地位自欺欺人。在中美大國博弈當中,台灣到底是棋子還是棋手?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激烈批評,值得賴清德重點參考。
近日特朗普「突然」怒罵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面上看似特朗普表達個人觀點,但實則折射出美國國內政治對外援助態度的重大轉變,以及「美國優先」主義的進一步抬頭。這個轉變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對於同樣長期依賴美國支援的台灣而言,無疑更是一記震耳欲聾的警鐘,大有殺「基」給「賴」看的樣勢。
特朗普的言論首先體現了“美國優先”主義的外交理念。他質疑美國對烏克蘭的巨額援助是否符合美國自身利益,這實際上顯示美國國內對耗費大量資源在對外援助上,已經引發國內社會比較明顯的反彈。這種態度的轉變,意味著未來美國在對外援助上可能會更加謹慎,甚至可能削減對某些地區的支援。
其次,特朗普的言論也反映了共和黨內部在援烏議題上的分歧,也預示著未來美國在外交決策上可能會出現更多的不確定性。對於台灣這樣依賴美國支援的地區而言,這種不確定性增加其安全風險。
台灣面對這樣的國際政治格局,必須認清現實,避免過度依賴美國。因為美國對台的支持並非無條件,而是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量,台灣與其將自身安全寄託於遙遠的美國,倒不如主動尋求改善兩岸關係,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爭取最理想的方案。
兩岸分歧屬於中國人的「內部問題」,若台灣不願意回到這個原則上來互動,那兩岸問題必將成為中美關係博弈的棋子之一。在國際的棋盤上,無論賴清德怎樣欺騙民眾與自己,台灣因其國際地位與國際影響力,都不可能成為國際棋局上的「棋手」。
烏克蘭的經驗更加清晰告訴台灣,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考量只有利益,並沒有感情,如果台灣領導人仍一廂情願認為台灣在美國心中有特殊的地位,與美國「搏感情」而妄顧國際政治的詭譎多變,台灣將不免成為美國在博奕中美關係時的一顆棋子,在必要時候會被出賣、被犧牲、被放棄,因為棋子永遠不能與棋手相提並論。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