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眾所週知,今日北京故宮所藏古瓷,除開國後新搜集的小部份外,幾乎全部源於清宮舊藏。1911年清帝遜位後,紫禁城內廷仍撥作溥儀居處,外廷則由當時北洋政府使用。1914年政府在故宮現址成立了了古物陳列所之後,遂將前清皇室在瀋陽故宮與及承德行宮兩處所藏文物珍寶二十餘萬件集中在紫禁城。政府又從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中撥出二十餘萬元在咸安宮原址興建了「寶蘊樓」,作為貯存文物的庫房。此處本是「咸安宮官學」,後因年久失修,房舍圮塌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時重建官學校舍,共有房二十七間。新建校舍仍命名為「咸安宮」;但今僅存宮門三楹,唯咸安門牌匾依然存在。1915年6月「寶蘊樓」正式啓用。
咸安門牌匾及當日古物陳列所內景一角
當日因有損破,或因其他原因沒有撥入故宮文物南遷名單內,而仍保存於原古物陳列所庫房的;或部份古物遷台時,尚留存的兩件多箱中撥歸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雖則有部份後來撥送他館,部分藏品不作展覽,亦有文物僅供資料性參考的,但理論上都屬北京故宮名下的庋藏。
故宮博物院收藏傳世清宮舊藏汝窯瓷,當日以「故字號」登記入冊的共十五件;外加郭葆昌於1935年捐獻的兩件,共十七件。館藏中之一件後來借撥給國家博物館,故宮本館自藏一共十六件。郭葆昌就是郭世五,本身是藏瓷大家,袁世凱的居仁堂瓷器就是他監燒的。其後孫瀛洲於1965年又捐獻的一件底刻有「丙」字的汝瓷予故宮。孫瀛洲是故宮博物院第一代大師,捐贈了兩千多件文物,人間孤品「三秋杯」就是他的舊藏。可惜此件汝瓷尚未確認為真品,目前只作參考用。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十六件汝窯瓷器中,有一件三足尊、一件三足承盤、一件碗、四件盤、九件洗。可惜其中有六件有火燒痕,雖是半殘器,但仍慎藏之。常態陳列展覽的有六件,除上週介紹過借展香港故宮博物館刻有「乙」字的「天青釉洗」外,今日略談其餘五件。
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高12.9cm 、口徑18cm 、底徑17.8cm;原典藏號:故145444。此器又名「奩式爐」,實際的功能是香爐。除北京故宮藏乙隻外,連台北故宮也沒有,但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卻藏一件。此器當日戰亂故宮文物南遷時,不知何故,沒有在列;俟後亦無裝箱運台,一直貯存於古物陳列所,後移交北京故宮。此器在我國是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
北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承盤
北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承盤,高4.0cm 、口徑18.5cm 、足徑16.9cm;原典藏號:故145446。目前傳世汝窯承盤僅此一件,彌足珍貴。器物底部有乾隆御題詩:「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詔胡夸切事談」,下款署「乾隆戊戌夏御題」。
北宋汝窯天青釉碗
北宋汝窯天青釉碗,高6.7cm 、口徑17.1cm 、足徑7.7cm;原典藏號:故145447。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除此器以外,另一件藏於倫敦大維德基金會。此器底部有乾隆御題詩一首:「祕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卻思歷久因茲朴,豈必爭華效彼繁。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釘痕異匏樽;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款,並刻「古香」、「太朴」二印;此器原藏寧壽宮。寧壽宮位於內廷南三所以北,建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宮中佈置極其華麗堂皇,本作為乾隆退位後居所,但皇帝本人卻從未遷入,有清一代,此宮幾乎未被使用過。
北宋汝窯盤
北宋汝窯盤,高3.5cm、 口徑19.3cm 、足徑12.6cm;原典藏號:故145438。此器器物底部所刻「壽成殿皇后閣」六字,「壽成殿」是南宋孝宗謝皇后的寢宮。此器在清代時原藏於樂壽堂;樂壽堂是清漪園建築,是頤和園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為乾隆十五年(1750)時為賀其生母孝聖憲皇后六十大壽而建的。後來慈禧太后將之用作其在頤和園內的寢宮。
郭葆昌捐獻之北宋汝窯天青釉盤145439
北宋汝窯天青釉盤,高3cm 、口徑17.1cm 、足徑9.1cm;原典藏號:故145439。此器是1935年郭葆昌(1867-1942)捐獻兩件汝窯盤的其中一件。我的資料庫裡只有此器的圖片而缺乏有關資料,遂登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網頁查閱,孰料介紹非常簡單,曰:「盤撇口,淺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體內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因採用『裹足支燒』,因此外底留有五個細小支釘痕。這件汝窯青瓷盤釉質瑩潤,其質感似絲綢般柔美」云云;的確非常行貨。
順帶一提,郭葆昌當年捐贈的另一件汝窯盤,其形制、發色與上述45439基本一樣;甚至尺寸高3.1cm、口徑16.9cm、足徑9cm亦只差毫釐而已,而當日之典藏號「故145440」也是緊隨其後一號。
郭葆昌捐獻之另一隻北宋汝窯天青釉盤145440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1915年及2013年的寶蘊樓)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