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滿者伯夷」赤陶器

2021.10.09 23:00 生活 黃艾

前文談到名滿天下的印尼「滿者伯夷」赤陶器 (Majapahit Terracotta ),我在印尼也找不到精品,後來反而在歐洲拍行得之。

事緣在1527年,滿者伯夷國被爪哇伊斯蘭教王國淡目蘇丹國 (Sultanate of Demak) 所滅。自此當地興都教湮沒,國土荒廢。後來因後人開路、墾殖故,滿者伯夷文物才陸續出土,考古主要區域集中在當日滿者伯夷的首都特洛武蘭 (Trowulan) 一帶。此地就是今日的惹班 (Mojokerto),是泗水 (Surabaya) 市區一部份。19世紀英國統治爪哇島時期,就對遺跡進行有系統考察;斯時在印尼佔地最多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把所有奪得的殖民地交給荷蘭政府接管了。迄20世紀初,荷蘭人也有對滿者伯夷遺跡進行深入研究,對後來在印尼建立滿者伯夷博物館發揮了重要作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而印尼又被日本佔領,研究便停了。在戰前,所有出土的滿者伯夷文物,全部貯存於特洛武蘭博物館 (Museum Majapahit Trowulan) ,但不知何故被盜,此竊案至今未破,傳聞其中的珍精品已運往歐洲,也聞說戰後也有部份在市場出現過。餘下的和新出土的滿者伯夷赤陶藝術品,現都分別妥善保存在特洛武蘭博物館和印尼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內。

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男頭像三例

戰後因當地發現黃金,農民遂於農閒時將耕地出租與挖金者,結果陸續又有零星赤陶器在挖金時一同挖掘出土,但因為不是專業考古挖掘,出土的赤陶器,每多破損,尤其是人俑之手、足部份,往往支離破碎,所以不論在博物館或在市場上所見,百之九九,只餘頭部,而偏偏人俑又是滿者伯夷赤陶器的主要品種。

  

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女頭像三例

滿者伯夷赤陶人俑多是女像,頭部尺寸從 3 厘米到 10 厘米不等。頭像都有爪哇人的特徵。這些頭部大部分是實心的,按髮型和耳飾推斷,應該屬於上層階級的女士。但許多人偶有被斬首的痕跡,推斷可能是和宗教​​祭祀有關,有可能是替代真人犧牲,藉以安撫祖先和神靈,以及保庇民族的生育能力。所以出土陶俑,只有頭部,並不一定是出土時不小心弄碎了手、足所致。其餘較小的赤陶塑像,多是模具製作品,應該是當時的一般玩偶。

  

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鹿形、魚形、牛形錢罌

滿者伯夷雖不是我藩屬國,但自洪武十四年 (1381) 便向明朝年年進貢,永樂更御賜之以金印,迄正統時才改三年一貢,之後則朝貢無常了。當時滿者伯夷的物產,諸如檀香、肉蔻、甘蔗,香蕉等,與及鶯哥、孔雀等珍禽,交易都用中國銅錢。而銅錢在當地也是流通貨幣,當時習慣用錢罌儲蓄銅錢。赤陶錢罌以家畜形象為主,如牛、羊、象、等,但最流行的式樣是豬形。

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豬形錢罌二款

但學者考據此豬不是家豬,而是爪哇野豬,今日在印尼叢林中仍可發現。當日農作耕地間接侵佔了野豬的自然棲息地,而又因為野豬覓食習慣為將農作物連根拔起;所以野豬和農民之間便互不相容了;而野豬亦是當日主要肉食來源;而豬不揀食,小豬很快就長到了巨大的體型了,是豐足的象徵。這就做就了把又愛又恨的野豬用作居家用品形象了。但豬形赤陶錢罌傳世量大,以普品為多,精品較少,未盡得藏友歡心。

  

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軍持三款

在特洛武蘭也出土了大量各種形狀和大小的「軍持」。軍持,梵語作 Kindi,我以前《軍持》一文談過,在六、七世紀以前是專屬興都教的祭器,後為水器。在東南亞一帶受興都教影響的國家的考古遺跡已發現多起。伊斯蘭教興起後,在本來信奉興都教,過度到信奉伊斯蘭教的地區,也沿用軍持,而穆斯林也極喜歡以此作為水器。軍持在滿者伯夷這興都教的國度大量使用是很自然的現象。

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浮雕磚

到目前為止,在東爪哇還沒有發現任何窯爐,而且燒製赤陶品所需溫度都相對較低,當時都是採用以日曬乾坯體,再埋入以稻殼和稻草作燃料的火堆中燒結的原始方法製陶。其實甚至今天,在日惹(Yogyakarta)的陶瓷村 (Kasongan) 和巴厘島 (Bali)、龍目島 (Lombok) 等地製赤陶器,仍沿用此法。

其實昔日在我國鄉下農村燒粗陶也是用這個瓷人叫做「稻殼燻燒法」的方法。是利用稻殼燃燒緩慢及堆積灰燼的持溫效果,與及悶燒時所形成的缺氧狀態,使溫度保持在700℃至900℃之間。過程中釋出大量碳素,可保護坯體不會燒裂,這也就是現代生物炭 (biochar) 的原理。生物炭加熱後產生的熱裂解反應 (pyrolysis) ,裂解溫度再升高,則會產生碳化 (carbonization) 現象,酸性物質會揮發,留下鹼性物質,因此能直接用作改良土壤;可製陶、沃土雙管齊下。相傳秦代兵馬俑亦是以此法燒成的。因為在當地附近並沒有發現窯爐遺址,而陶俑尺寸大、數量多,自外地燒好成品搬來費時費事,又易破損。若只搬運陶土及稻殼到址,由陶工就地生產,效率更高。

  

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女俑三款 - 左面陶俑胸前有類似釉的結塊

國外收藏滿者伯夷赤陶器的藏家不少,尤以歐洲和東南亞一帶居多,幾乎所有珍、精、稀的都在他們手裡。其中最權威和最有影響力的,是居於雅加達的法國/印尼學者達邁斯先生 (Soedarmadji Jean Henry Damais) 。他在法國東方語言學院 (Éco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s ) 獲馬來語及波利尼西亞語學位。他是雅加達歷史博物館的最後一位館長,又是歷史學家、作家和收藏家,收藏滿者伯夷赤陶器三十多年。印尼陶瓷協會 (Himpunan Keramik Indonesia) 就是他和亞當•馬力 (Adam Malik) 在1973年創立的,亞當•馬力後來成為印尼的副總統。達邁斯著的《Majapahit Terracotta》一書是所有研究「滿者伯夷赤陶器」者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

執筆寫此文時,收到印尼雅加達瓷友傳來達邁斯先生的死訊,他前幾天去世了,享年78歲。

達邁斯先生的著作,他的藏品都是一級品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十四世紀滿者伯夷赤陶長髮女頭像)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