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從嵌瓷工藝到新藝術主義

2021.09.04 23:00 生活 黃艾

從前居台時,我頗痴迷當地的鄉土陶瓷藝術,我在《從台灣到馬約卡》和《交趾陶》二文和瓷友談過裝飾性極強的花磁磚,與及廟宇屋脊的陶塑人像和浮雕。也想與瓷友談談與西洋馬賽克 (Mosaic) 拼瓷藝術異曲同工的台灣廟宇「嵌瓷」工藝。

「嵌瓷」亦稱「剪瓷雕」,是台灣、閩南、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建築裝飾工藝,說白了,就是利用殘破廢棄的瓷器,回收為原材料,使用粗鉗、鐵剪、木錘、砂輪等工具將其剪、敲、磨成形狀大小不一的細小瓷片,再用之黏貼在硬體或平面上,以人物走獸、花鳥山水等題材作立體或浮雕創作。

但這種廟觀屋脊、簷角、牆璧、門楣、窗框等部位的裝飾藝術,除台灣外,潮汕地區保存的也很多。例如汕頭澄海樟林古港,就保存了多處以吉祥寓意為題材的屋脊嵌瓷裝飾的古老民宅。

台中磺溪書院  (左) 及新竹縣北埔慈天宮 (右) 嵌瓷

嵌瓷在潮州的發展歷史比台灣還悠久,據《廣東工藝美術史料》記載,嵌瓷的出現可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潮州嵌瓷和當日潮汕地區的瓷業鼎盛有密切關係,最初的嵌瓷只是利用一些淘汰或廢棄了的陶瓷碎片在屋脊上或屋檐邊嵌貼上簡單的花草等圖案,色彩比較簡單。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已發展到有工匠要求專門燒製各種色彩的瓷片,甚至應用到彩色琉璃燒製瓷片作為專用物料了。當時所用的黏劑為藝人自製;在台灣,傳統的黏劑以貝殼灰、草灰等混和糯米粉與紅糖水攪拌錘打而成,就是所謂「麻糬灰」了。台灣的「麻糬」,就是廣東的「糯米糍」,其黏結程度可想而知,當然現代已使用石灰和水泥替代了。

嵌瓷基本上分平雕、浮雕和立體圓雕三種;平雕為平面拼貼,一般用於烘托背景;浮雕多用於表達場景;而圓雕多用於表現人物、動物形象。圓雕需以灰塑造型立體為底坯,通常以石塊、磚瓦、鋼筋、鐵或銅絲為框架,以麻灰塑造坯型,待泥坯半乾或乾後始嵌入瓷片。

順化啟定陵內、外嵌瓷

其實嵌瓷並非我國獨有,亦見於鄰國越南舊建築。例如位於越南順化 (Hue) 的啟定陵 (Lang Khai Dinh) ,乃阮朝 (Nguyen Dynasty) 第十二位皇帝啟定帝 (Emperor Khai Dinh) 阮福晙 (Nguyễn Phúc Tuấn) 的陵墓,其中啟成殿的內部就以嵌瓷裝飾。

除東方外,瓷友對西方嵌瓷藝術最熟悉的例子,可能就是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高第 (Antoni Gaudi Cornet 1852-1926) 的作品了。在巴塞羅那的「聖家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 和「桂爾公園」(Park Güell) ,甚至他和若瑟•如若爾 (Josep Maria Jujol) 共同計的「巴特略大樓」 (Casa Batllo) , 高第運用了大量嵌瓷工藝和技術,以瓷片全面覆蓋著他設計的蜿蜒曲折建築物的表面。

  

桂爾公園的高第龍 Drac Gaudi (左) 巴特略大樓全景 (中) 及聖家大教堂頂部細節 (右)

高迪的作品使用大量色彩鮮豔的碎瓷片,做出非常獨特的效果。聞說當日他固定使用從位於巴塞羅那埃斯普盧加斯 (Esplugues de Llobregat) 地區的「浦育瓷磚廠」(Pujol i Bausis Factory) 收集的廢棄瓷磚瓷片。這家工廠自1858年經營至1960年;該廠現已改為博物館。

高第是「新藝術主義」(Art Nouveau) 「現代主義」(Modernisme) 的領軍人物,「現代主義」是二十世紀初出現的加泰羅尼亞文化復興運動。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建築,繪畫、雕塑等,尤其是在設計和裝飾藝術方面。高迪使用的這種鑲嵌瓷手法,當日也有名堂,叫做「Trencadís」。

「拾荒者之家」內嵌瓷二景

「Trencadís」 是加泰羅尼亞 (Catalunya) 語,意思是「切碎」,而法語則稱之為「Pique assiette」,含有「撿碎片」之意。因為當年法國藝術家艾沙多 (Raymond Edouard Isadore  1900-1964) 自1930 年起,不斷從事嵌瓷30年,所用瓷片全為拾荒所得,因而得名。現在艾沙多位於巴黎沙特爾 (Chartres) 的家,已改成博物館,被稱為「拾荒者之家」(La Maison de Picassiette) 。儘管這種廢物利用的馬賽克拼貼工藝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唯「Trencadís」與「pique assiette」二詞皆為近現代工藝術語。

說起這個西洋嵌瓷的淵源,可以說,近的是受十九世紀的「摩爾復興建築」(Moorish Revival architecture) 的「新摩爾風格」 (Neo-Mudejar) 影響;但遠者可追溯到公元二至三世紀古希臘人和羅馬人的「方格馬賽克」(Opus tessellatum mosaic) 藝術風格,是有案可稽的。

公元二至三世紀古羅馬的「方格馬賽克」二例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潮州甲第巷嵌瓷)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