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樂燒荼碗,一般瓷友都專注黑樂和赤樂,但其實還有白樂,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志野茶碗」。被日本人奉為國寶的「志野燒 」(Shino yaki) 的產地在本州島的岐阜縣美濃地區。但因為當時並不區分瀨戶窯、美濃窯,因而產品統統叫做「瀨戶」,所以究竟是瀨戶還是美濃才是最先創燒白樂茶碗的,至今尚無定論。
志野茶碗的誕生,約在1573~1592年左右,正值安土桃山時代 (Azuchi–Momoyama jidai1568-1603) ,也就是織田信長 (Oda Nobunaga) 和豐臣秀吉 (Toyotomi Hideyoshi) 稱霸日本的時代。當時茶道盛行,在千利休及其傳入大力提倡下,將唐、宋茶器和高麗的日用雜器變成以日本茶道用具,繼而在日本本土燒造自創的茶器,將茶具衍化成為禪味美藝文化。
志野茶碗二款
與傳統樂燒茶碗全用手捏成形不同,志野茶碗的工藝卻是先以拉坯成形,因為所使用的胎土是在大平及大萱附近開採的砂土礦,土質鬆軟,手感輕盈,因為不是黏土,所以成形不易,較難製作出細緻的工藝品,但製作粗糙器皿卻極為匹配。所以在拉坯成形後,利坯時只修略高圈足,而碗身則刻意再以木板壓或者是以手捏出歪斜起伏的棱角,製造不規則的造型,從不同角度,體味不同的姿態與變化,形成獨特的風格。
志野茶碗二款
志野茶碗的另外一個特徵,是內、外壁皆掛上厚長石白釉。以求達到白如凝脂的效果。其實長石釉 (Feldspathic glaze) ,也就是生產陶瓷中最常用的石灰釉 (Limestone glaze),屬乳濁釉,配方除釉土約20%外,其他主要成份是長石 (Fledspar) 50%以上,餘為石英 (Quartz) 和石灰石 (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因為施釉太厚,燒成後釉面除出現積釉、掛釉、流釉的現象外,尚會出現無數小孔,如同柚子皮一般的質感。成品只上白釉而無紋者,日人稱之為「無地」;若在素燒後以氧化鐵紅彩繪上簡單圖案,再罩釉,入爐二次燒結的,稱為「下繪付」,就是我們的「釉下彩」了。「志野」是日本最早在器物上作釉下彩繪的茶器,開了風氣之先。志野釉下紅彩白茶碗,有豐滿而粗獷的外形,又有雖凹凸但卻潤澤的手感,在晶瑩清透的白地卻出現紅色彩繪;每一件茶碗的釉面色彩表現都獨一無二。呈色偏青灰的稱為「鼠志野」,偏赤紅的則稱為「赤志野」。志野茶碗粗獷豪邁、厚實率性、樸拙無華,表現出多姿多采的獨特韻味;使志野茶碗一下就成名品。
紅志野茶碗二款
關於「志野荼茶碗」得名的由來,一般皆認為是因為室町時代 (Muromachi Jidai) 的茶人和香道家志野宗信 (Shino Soshin) 最喜愛此美濃製品而命名的。當時燒造白茶碗,原先是為了要仿做出類似中國白瓷,所以使用厚長石釉以求達到白如凝脂的效果。但最終卻發展出屬於日本獨特的品種。「志野」與「千利休」同時期,「千利休」走的是較艱深的禪宗美學思想,而志野走的是大眾世俗化路線,當時志野燒生產數量很多,傳世量也相對較大。後世仿燒和續燒的精品亦不少。
三井美術館藏安土桃山時代日本國寶志野茶碗「卯花牆」
今日三井紀念美術館 (Mitsui Memorial Museum) 館藏的日本國寶「卯花牆」,是傳世志野茶碗的代表作。此碗碗形歪斜、白釉下鐵紅繪線條圖案交織,出現一種特別的韻味。「卯花牆」是志野的顛峰時期之作,代表了日本桃山時代的藝術風格。因江戶時期茶道大師片桐石州 (Katagiri Sekishu1583-1673) 在此碗的儲存木盒上寫下一首「卯花牆和歌」,故名。
但其實志野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品種「紅志野」,就是將所謂「赤樂」(Aka Raku) 的化粧土施在素坯上,再罩長石白釉,入爐以1300℃ 還原氣氛燒製,在燒製過程中,釉藥熔融流淌,露出淡淡的緋紅,就是「紅志野」。這個「赤樂志野」,我個人非常喜愛,把玩時總有一種思古之幽情。
紅志野二款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安土桃山時代之志野茶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