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井戶青磁茶碗

2021.07.03 23:00 生活

日本之有茶碗,實源於中國,一般認為是奈良時代 (Nara Jidai 710-794) 至平安時代 ( Heian Jidai 784-794) 之間,大概相等於我國唐代 (618年-907) 中葉,隨著茶自中國傳入日本。其實我國烹茶的方法和品茶禮節,也相當複雜而繁瑣,應用的茶具亦多不勝數,光杯子按其大小形制,就分為茶盞、茶碗、茶鍾、茶盅、茶碗、茶圓、茶甌、茶杯等。我在《陸羽時代的陶瓷茶器》也僅能略談一二而己。所不同者,日本將茶道 (Chado) 儀式化,賦予茶會 (Chakai) 一種宗教式的莊嚴感。

在日本,根據產地與來歷,把茶碗分為中國茶碗、高麗茶碗、和日本茶碗三個範疇。瓷友都熟知被日本譽為國寶的「天目碗」,就是所謂「唐物」的中國茶碗。我從前亦有發表過多篇文章和瓷友從多角度談過曜變天目、油滴天目、玳玻天目、灰被天目、珠光青瓷等茶碗之前世與及落戶日本的今生。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井戶茶碗二款

對於日本茶碗,在茶道愛好者而言,有「一樂、二萩、三唐津」之說。樂焼 (京都) 茶碗又分黒、紅、白色;而萩燒 (山口縣萩市) 茶碗和唐津焼 (佐賀縣唐津市) 茶碗之外,尚有志野茶碗、織部茶碗、瀬戸黒茶碗、黃瀬戸茶碗、伯庵茶碗等等。我從前居台時,受日文化影響,對茶道用具略知一二,藏品中亦有日本茶碗,以後有機會會和瓷友逐一談談。

樂燒 (Raku ware) 是日本燒製的一種獨特的陶器,我從前也有文章和瓷友探討過。而萩燒 (Hagi ware) 和唐津燒 (Karatsu ware) 則的起源於高麗茶碗,但日本窯匠在反複燒製中不斷探索研究,最後衍化成了自己的獨特的面貌。

雖然典型的唐物茶碗是天目碗,但到了近代大多僅用在禪宗寺院或神社的獻茶儀式中。茶道形成初期,茶人愛用青瓷茶碗,但茶祖村田珠光 (Murata Juko 1423–1502) 認為過於完美細緻的青瓷茶器表現不出茶的純美。而珠光自己最愛用的青磁茶碗,是「人形手」青磁。

   井戶青磁飯荼碗三款

所謂「人形手」 (Ningyo Te) ,是明代福建同安青瓷的印花裝飾工藝,紋飾有嬰戲、卷草、篦點、花瓣、雙魚等,與龍泉相近。日本人稱此系列的青瓷為「人形手青磁」。而珠光本身特別喜歡花卉紋間篦梳紋或篦點紋的茶碗。其實此類青瓷不過是當時的便宜貨式而已,但得到珠光大師的青睞,後世變得聲價十倍。

茶祖村田珠光之後是茶神武野紹鷗 (Takeno Joo 1502–1555) ,他也認為天目茶碗炫爛光燦,與茶的收斂含蓄韻味不配,他也認為高麗青磁碗與茶是絕配,而當時的「井戶」(Ido) 青磁,便是其中之極品。

井戶青磁的器形基本上是敞口斜壁矮圈足,全器施枇杷色厚釉 ,釉面滿佈細碎開片,圈足露胎,底部周圍之胎土張裂並有縮釉痕跡,這個典型的井戶茶碗特徵,日本人稱之為「梅花皮」(Kairagi) 。「梅花皮」越明顯越名貴。井戶茶碗的生產時期為十六世紀李朝時代,而產地則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慶尚南道」由民窯燒製。

台北故宮藏春霞井戶茶碗 (左) 京都紫野大德寺藏喜左衛門井戶茶碗

井戶青磁器皿在高麗本來就非常普遍,價格廉宜,市井人家必用。這些器皿其實大部份原來都不是茶碗,而是一般家庭用作湯、飯碗之類。所以亦有人稱之為「飯荼碗」 (Gowan chiyawan) 。如此普通的粗糙雜用瓷,因為其樸拙無華的外表,表達出茶道的禪味,被日本茶人奉為神物。認為具有「佗寂」之美。所謂「佗」(Wabi)  ,就是「簡樸優雅」,而「寂」(Sabi)即是「​萬物無常」,兩者結合的就是「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和佛家無為思想。

武野紹鷗之後是茶聖千利休 (Sen no Rikyu 1522-1591) ,千利休之後是山上宗二 (Yamanoue Soji 1544-1590) ,他就曾譽井戶青磁茶碗為「天下第一」。所以當時茶碗的排名是「一井戶、二樂、三唐津」。到了江戶時代 (Edo Jidai 1603-1867),茶碗的排名才變成「一樂、二萩、三唐津」。  

    左起:山上宗二、武野紹鷗、千利休、村田珠光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井戶茶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