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釉基本上是以石英、長石等為主要原料,加入硼砂等為溶劑,以氧化鈦、氧化銻等為乳濁劑,利用銅、鈷、鐵、錳、銻等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而成的。我從前談彩釉配方時有談過各種氧化金屬對呈色的關係,我也曾專誠編製了下表給各位瓷友參考及指正。
各種氧化金屬對呈色的關係
今日琺瑯彩的基礎釉料製煉工藝,相對簡單多了,乃以石英粉末20~45%、鉀長石粉末20~40%、硼砂 2~20%、氧化鋅 2~7%、矽酸鋯不超過5%、碳酸鈣6~16%、碳酸鎂8%、五氧化二磷1-5%、碳酸銀0.5~6%、碳酸鋰2~10%。 混合均勻後,以1350°C~1500°C 熔化,然後冷卻成熔塊。將熔塊加高嶺土加水研磨成釉漿,再烘乾製成粉末。將製成的乾粉與著色氧化物著色顏料混合,並兌水40~70%,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台北故宮藏康熙琺瑯彩紅地牡丹碗
琺瑯彩料最初是全部從歐洲進口,只有有紅、黃、白、粉、藍、紫、綠、黑共八種。所以康熙時期自煉琺瑯料,也以此八色為基礎。其中黃彩主要是以銻(Sb)和鐵(Fe)為發色元素,黃色在明、清代皇家瓷器,是皇家專用顏色,所以在皇家獨享的瓷胎畫琺瑯瓷品,更大量採用黃地,直至雍、乾二朝均如是。另外琺瑯彩上的所見紫彩,按上表應該應用錳(Mn)作發色劑,但美實際上在琺瑯彩煉製上,卻主要使用鈷藍玻璃粉混合金紅玻璃粉燒成。
台北故宮藏康熙琺瑯彩黃地蓮花紋淺碗
康熙時期,清宮研製金紅彩,以金(Au)作發色劑呈紅色,故名「金紅」,試驗過程中燒製許多胭脂紅彩器。中國本土釉料成分與歐洲配方不盡相同,繼承西洋以金發紅的概念,採用紅玻璃粉末的熟料來製琺瑯。成品釉面如用放大鏡看,可看到尚未完全熔解的紅玻璃顆粒,以及在燒造過程中析出的金微粒。另外一種天藍色料,也是自煉開發的新色,只見於中國瓷胎畫琺瑯,同期或之前的西洋畫琺瑯未出現過。
北京故宮藏 (左) 及台北故宮藏 (右) 康熙藍地琺瑯彩花卉紋碗
康熙琺瑯彩最大的特點是不露底,所以成品皆一定滿工。康熙時期瓷胎畫琺瑯多以色地描繪各種花卉為主要紋飾,又喜三面或四面開光或大朵花,若非畫荷花,否則各景之間以纏枝紋連結,幾乎已成定例。其色彩、繪畫風格皆與當時的銅胎畫琺瑯器相似。因為有西洋畫家參與繪製,所以在中國風之中又帶有當時歐洲流行的洛可可風格,與後繼的雍正時期琺瑯彩風格,明顯不同。
台北故宮藏康熙銅胎畫琺瑯紫地花卉淺碗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倫敦大衛德基金會藏康熙黃地琺瑯彩牡丹紋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