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聖誕節,又有多少人記得,七十九年前的今天,日本侵華第23軍攻陷香港,時任港督楊慕琦及英軍司令於下午八時前往半島酒店三樓向日軍酒井隆軍長宣布無條件投降?
香港淪陷,180萬市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日軍入城的頭幾天,就殘殺了幾千人,強姦近萬婦女。日軍掠走香港存糧,對居民實行配米,致市民食不裹腹,發生人食人慘劇。日軍還隨街拉人,送去海南、日本做苦工,甚至拉到離島,棄於島上,讓人活活餓死。日軍,驅使港人返鄉,三個月就趕走了四十多萬人,不少人在路上被土匪謀財害命。還用船把港人送到廣州南石頭難民營,成為日軍8604细菌部隊的試驗品,成千上萬的港人屍骨無返。到日本投降前,香港人口不足60萬,損失了三分之二。提起那慘絶人寰的三年零八個月,老一輩的香港人,都有著深深的家仇國恨!
今天,我們記住香港淪陷的日子,不是為了煽起仇恨,而是要記住,生命無價!災難常常在不經意中降臨,既要居安思危,更要化危為安。
七十九年前,在巨大的外來災難面前,駐港英軍、國民政府人員和市民奮起抵抗。隨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堅持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殊死抗戰。盟軍的美國飛行員也加入了香港的抗戰。在香港這塊土地上,中英、中美、國共與香港市民一起,聯合作戰,保家護鄉,寫下了二戰中光輝的一頁。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是香港人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最基本的核心價值。
今天這個日子,值得我們回憶和思考,在洶湧而來的新冠疫情面前,香港怎樣才能避免淪陷,丟命喪財?大敵當前,總要有人奮起,有人犧牲,各盡其力,各守其責,同舟共濟,萬眾一心,才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我們期望,當政者能像當年的西部旅旅長羅遜准將一樣「敵軍包圍上來了,我出去應戰!」拿起兩支左輪手槍,帶領旅部全體人員,衝出掩體,與日軍死戰。
當年怡和大班、滙豐總管敢與日軍死拼;年輕學子、普通市民捐輸家財,參加游擊隊,出了多少如劉黑仔、劉春祥這樣的英雄;我們相信,今天香港市民也就會象當年的烏蛟騰村民一樣,面對日軍的屠刀、軍馬,不惜犧牲自己,掩護戰士。社會需要重振同舟共濟的抗戰精神,需要拋棄小我,融入大我,必要時,放棄小小自由,盡可能地配合好政府整體的抗疫行動。當然,政府也要決策正確,行動果斷,真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同舟共濟,齊挽狂瀾。這就是我們在今天這個日子所想到,所提倡的。祈願災難不會再臨,祈求人人齊心,珍惜生命,攜手向前,天佑香港!
作者: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香港抗戰遺跡保護專項基金 管委會 黃偉雄 吳軍捷
原圖:文匯報
http://news.wenweipo.com/2019/03/25/IN1903250029.htm
http://news.wenweipo.com/2017/07/11/IN1707110023.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