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戧金瓷器

2020.12.05 23:00 生活 黃艾

自從「鬼谷子下山罐」現世以來,大家都多關注元青花瓷器,但是元瓷裡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瓷器,就是卵白釉「戧金瓷器」。戧金瓷器是浮梁瓷局當時在景德鎮創燒的新品種,在我輩後學瓷人眼中,可以說是元代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有瓷器品種。戧金瓷器其實是以元代卵白釉瓷,以堆彩和戧金工藝製作的五彩瓷。器皿當時為宮廷所用,但傳世實物卻甚稀少,有若存鳳毛麟角。

毗盧寺之瀝粉貼金壁畫

所謂「戧金」,也有稱之為「瀝粉貼金」,也就是「瀝金」工藝,唐代時期就有了。在寺廟或出土的壁畫上,屢有發現,戧金技術也應用在漆器上,後來才移值到瓷器上的。可惜實際的瀝金工藝技術已經失傳,只能臆測個大概而已。甚至《中國工藝美術大詞典》這種參考工具書,在「戧金」條下,也只是囫圇含糊,語焉不詳而已。我從前因整理出土瓷之便,亦鑒賞過瀝粉貼金壁畫,而有關的文物專家亦確認瀝金法已失傳。

元戧金葫蘆執壺 (左) 戧金高足杯 (右)

但其工藝大概為先以泥塑凸起圖案,再將金箔用刀刻成所需之圖案形狀,貼於其上,稍乾後用針在金箔上刻畫出細節,在壁畫上用於表達衣服上之金色刺繡、花邊,與及金色飾物、用具、法器等, 有強烈之立體感,有低浮雕的效果。此工藝應用在瓷器上,其法略同,但卻又似貼金多於瀝金,主要的是利用針刻劃透金箔,形成金彩上的細部花紋,或露出底胎。後來明、清時期描金已完全取代了瓷器的戧金技術。乾隆時期金彩瓷器最為鼎盛,但都以描金為主,甚至唐英在《陶成紀事碑記》中列舉其仿古彩之各種裝飾手法,其中有關金彩的只有描金和抹金而不見有提及戧金,可知此時戧金工藝業已消聲匿跡了。至於描金工藝及金水的製法,筆者從前有詳述過,不贅了。

明代戧金漆盤三款

現在戧金只仍保留在漆器工藝上,其法為在漆器表面用刀、針等工具刻畫紋飾,然後將金絲或金箔填嵌其中,漆器中的戧金又常與鏤銀,鑲寶石,鑲螺鈿等各種工藝一起運用。

上海博物館藏之戧金盤

有瓷友唸「戧」作「昌」或「唱」,因為字典和教學視頻都如是說,但台灣《漢典》解釋得好,「戧」字若作為動詞,應為支撐或在器物圖案上填金之意,讀如「Qiang」。若是根據戧金的工藝特點,是在器物表面築起細條,再以金箔貼之,有貼金在支撐物之意,所以我認為「戧」字粵音,應唸作「撐」;至於國內羅馬拼音則作「 Ceong3」。

 

故宮博物院藏之玉壺春瓶及近鏡

戧金工藝的風格和形態,基本上是受「大食窯」銅胎琺瑯嵌的影響而產生的藝術表現。我國陶瓷專家均確認戧金瓷器乃元朝貴族使用的物品,所以產量不多,戧金瓷器也證實了五彩瓷器其實早於元代已燒製成功,把中國陶瓷史上的五彩瓷器燒成時間直接提前了半個世紀。

國內博物館藏及出土之高足杯

元代戧金瓷器目前在國內僅有十件,包括上海博物館花了1000萬港幣從香港購回的一件加彩戧金盤;故宮博物院的玉壺春瓶和五彩碗各一件;已故馮先銘先生在北京舊貨市場發現的一件五彩高足杯;和內蒙自治區烏蘭浩特市出土的一件堆花金彩高足杯等。戧金瓷器是稀罕之物,除2014年見過嘉德的一件高足杯上拍外,這幾年都芳蹤渺然了。

故宮藏亡元瀝粉戧金碗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馮先銘發現之元代五彩戧金高足杯修復件)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