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波疫情還是來了。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形容這一波疫情「來勢洶洶」,但政府的應對措施卻還是了無新意,無非是繼續收緊社交限聚活動、關閉酒吧及卡拉OK等娛樂場所、中小學停課之類。可以預期,在一段時間後,第四波疫情會隨著政府的一系列措施而趨緩,而在每日仍有零星個案的情況下,政府會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市民會享受大約兩個月較為正常的生活,隨即會爆發下一波疫情。這不是危言聳聽,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均是如此發展,而政府的防疫措施沒有本質區別的情況下,如此的循環只會不斷發生。
香港防疫何以至此?本質上說,香港政府的防疫政策與西方國家並無區別,其指導思想是「與病毒共存」,不以個案「清零」為目的,而是將「控制疫情在較低水準」即可。之所以香港疫情控制好過西方國家,完全是因為香港市民的自制力好過西方民眾,沒有人相信「口罩無用論」、「新冠病毒只是流感」等反智言論。但市民總會有「抗疫疲勞」的時候,政府的防疫政策豈能只靠市民的「自覺」?只有進行全民強制檢測,真正做到「清零」,市民生活才能真正恢復正常。相較於「全民強制檢測」而言,9月份的「全民檢測」靠「自願參與」,不夠強制;而現行的「強制檢測」卻只針對「特定群組」,不夠全民,效果均會打折扣。
有人說全民檢測開支巨大,但只能發現幾十宗個案,如上次的全民檢測只發現了32宗確診,不符合「經濟效益」。誠然,全民檢測開支不小,但相比於疫情為香港經濟帶來的衝擊而言,這筆開支是絕對值得的。有人說檢測有假陰性的可能,檢測結果為陰性也不等於絕對安全,因此意義不大。雖然有假陰性的可能,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隱形患者,就可能意味著一條傳播鏈,發現一個就意味著可以提前截斷一條,對防疫工作而言意義重大。人命關天,豈是一句「經濟效益」可磨滅?
聖誕新年假期快到了,大批留學生即將返港,帶來了輸入風險;而冬季流感高峰期也即將到來,將加劇醫療系統的壓力。可以說,香港這次面對的防疫壓力遠超先前三波。有了這麼多次疫情反彈的經歷,又面對前所未有的防疫壓力,特區政府還能夠不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嗎?
作者:新社聯副理事長 趙秀嫻
原圖:港台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