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灰被天目

2020.10.31 23:00 生活 黃艾

香港幾家大拍行十月份秋拍,瓷器成交價較理性,尤其是十來件所謂「天目」茶盞,讓我差一點後悔沒有到場。有關天目碗的燒造工藝和被日本視為國寶的天目碗收藏,我過去和瓷友也談過幾回,細節不贅了。

自從鐮倉時代 (1192-1333) 僧人南浦紹明 (Nanpo Shomyo) 在南宋開慶元年 (1259) 入宋留學,將中國徑山寺茶宴帶回日本,奠定了日本僧侶群中的茶道基礎,而此時茶道所用的茶具,崇尚自然,追求冷寂和古樸的野趣。

蘇富比天目拍品:油滴 (左)、鷓鴣班 (中)、兔毛(右)

在芸芸茶盞中,以「灰被天目」茶碗,在民間被奉為上品。所謂「灰被天目茶碗」 (Haikatsugi tenmoku chawan) ,是日本茶道界所用的一種與建盞形制相似、但表面看似蒙著一層黃灰釉的茶盞。因為「灰被天目」古代沒有被日本貴族追捧,而且當時亦不知其產地,所以相對價格不算高。當然時至今日,灰被天目已和其他釉色花紋的建盞平起平坐,甚至亦有被納入為「重要文化財」的了。

「灰被天目」釉面灰頭垢面,有若蒙灰,實際上是因受窯內燒造氣氛和窯溫升降,與及釉料比例的影響而產生的呈色變化;釉色多為灰黑、灰白。其實大凡釉色灰濛者,多屬燒不透的瑕疵,但其古拙糙陋的趣味,與茶道所追求的情懷,郤不謀而合。

茶洋窯 90度角修底足 (左) 建窯底足 (右) 比較

日本學者最初認為「灰被天目」是建窯所產,但從釉色、胎質、工藝看,又與建盞不同,最明顯是修坯工藝,一般較建窯草率,最明顯的特徵是器底與圈足間修成平面約 90°直角。國內「建盞君」在網上發表的一張圖片表達得很清晰,我專誠借來和瓷友分享。「灰被天目」在後來才證實不是建窯的,而是華洋窯的製品。

福建茶洋窯茶盞二款

茶洋窯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東南約 25 公里的葫蘆山村的茶洋,故名。1995年福建省博物館考古部對茶洋窯的大嶺、安後兩處窯址進行發掘,發現的平肩黑釉深腹束口茶碗,其形制、釉色及胎質等均與日本收藏的「灰被天目」茶碗一致。後經中、日雙方共同確認,茶洋窯黑釉茶碗,就是日本茶道中著名的「灰被天目」茶碗。

  

日本愛知縣瀨戶天目二款

傳說日本陶神加藤景正 (Kagemasa Kato 1168-1249) 在鐮倉 (Kamakura) 時代曾到中國福建學習陶藝,回國後在愛知縣瀨戶 (Seto) 設窯,配合當地瓷土,成功燒製了形制、胎釉與茶洋窯「灰被天目」相近的茶盞,也就是今日已成為日本國寶級的「瀨戶天目」。

灰被天目三款:九州國立博物館 (虹) 、永青文庫(珠光)  、MOA美術館藏(秋葉)

日本博物館館藏的「灰被天目」,習慣上都冠以美名,例如「虹」、「埋火」「秋葉」、「珠光」等。顧名思義,「埋火」(Umebi) 是餘燼之意。「珠光」(Chukou) 是因為該茶碗曾被日本茶道開山師田村珠光所用過。而「虹」(Niji) 是因為該碗釉面滿佈如彩虹的蛤蜊光。「虹天目」不只一隻,起碼我所知藤田美術館 (Jujita Museum) 和九州国立博物館 (Kyushu National Museum) 便各藏一隻「虹天目」(Niji Tenmoku) 了。

從物理角度來看,光經過透明釉層反射產生兩種以上不同頻率光重疊而產生疊加 (Superposition) ,從而形成波形 (Waveform) 現象。光的「干涉現象」(Wave interference),會出現彩虹般五顏六色的光。這種光的干涉現象,在水面上的汽油、肥皂泡、貝殼上都可以看到。瓷器上的釉,年久有氧化物析出形成薄膜,或外部物質在釉面結成透明薄膜,也會產生光的干涉現象,尤其是使用含鉛釉、烏金釉和醤釉的瓷器,最常出現「蛤蜊光」。

在天目茶碗上出現的「虹」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蘇富比拍品鐵鏽班天目三款)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