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國初期一九五四年時。我國曾經和德國進行技術合作,總結出一種理想的祭紅釉配方。復古配方除了使用了傳統景德鎮東北 50公里鵝湖鎮高嶺山高嶺村的高嶺瓷土,亦採用位於景德鎮東南約12公里三寶蓬村的三寶瓷土,與及位於景德鎮市西南約20公里魚山鄉陳灣村的陳灣瓷土、釉果、釉灰外。也應用到寒水石。寒水石其實是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清除泥沙及雜石後,研碎煆用。當然燒銅紅釉必需的,還有銅花(銅屑)、晶料等。
北京故宮藏宣德紅釉盤底款及成化紅釉盤底款
最特別的,還使用了景德鎮從沒用過的陀星石,陀星石產於江西省,中藥店常作為治風疾的藥材,其中它的氧化鉛的含量達60%左右和氧化鈣的含量15%左右,是一種很強的熔劑原料,可以入瓷釉。也有用海浮石,海浮石是由鋁、鉀、鈉的硅酸鹽所形成,亦即以氧化硅 (SiO2) 為主要成分的類似玻璃礦物。 還有雲母石,雲母石是雲母族礦物的統稱,是鉀、鋁、鎂、鐵、鋰等金屬的鋁硅酸鹽 (Aluminosilicate)。當然基本還有珊瑚、瑪瑙等原料。海浮石、雲母石,珊瑚都是含豐富石灰質的原料。瑪瑙是石英,含氧化硅達98%,陀星石含氧化鉛達60%的鉛礦石。這些原料全部皆可融入釉中,可令銅紅釉發色更為鮮艷。
台北故宮藏 (左) 及北京故宮藏 (右) 紅釉碗
但可惜這個現復古卻又嶄新的配方,雖然效果不錯,但卻非明代景德鎮御窯廠當年的銅紅釉的配方,也無法宜現當年宣紅的韻味。
今日我們要燒紅色,大致有幾種方法。一用氧化鐵,二用氧化鉻,三用鎘硒 (Selenium cadmium) ,四用氧化銅或炭酸銅,任取其一即得紅。其中鎘硒紅釉是現代低溫紅釉 (720℃-820℃),有名的「中國紅」就是使用鎘硒紅釉。
但傳統上燒紅釉器都用 銅紅釉。燒銅紅釉,其中的氧化銅 (Copper(II) oxide) 含量大約1%左右,效果已很顯著了,到了2~3%,顏色就很深,超過5%,顏色就會呈深暗發綠色或黑色了。所以用還原焰燒紅釉器,我們都控制氧化銅不超過 0.92%,就能燒出寶石紅色。 因為氧化銅在還原焰中,會由氧化銅變成氧化低銅 (Cu2O),金屬銅一旦溶解在釉中,還原的氧化銅便會衍生出各種紅色調,如棕紅、血紅、橘紅、桃紅、紫紅等等,色域很廣。所以最困難的其實是窯溫和還原時間的把握。
大英博物館 (左) 湖南博物館 (右) 藏宣德紅釉盤
以往燒造銅紅釉的配方,一向被視為不傳之秘,瓷人一代一代的摸索,但今日已不算是什麼秘密。我所知道比較接近理想效果的其中一種銅紅釉還原焰配方,使是氧化銅 (Copper(II) oxide) 0.92%,氧化鈣 (Calcium oxide) 9.3%,氧化鉀 (Potassium oxide) 8.17%,氧化鉛(Lead(II) oxide) 4.15%,氧化鐵 (Iron(III) oxide) 1.4%,氧化鎂Magnesium oxide 1.75%,其餘就是常規氧化鋁 (Aluminium oxide) 和氧化硅 (Silicon dioxide) 了。加入氧化鐵,目的是使紅色調更光亮;也有加入少量氧化錫於基釉中,這可使釉變得更透明。這一代瓷人要摸索的,已經不再是配方,而是工藝的突破了。
宣德紅釉梅瓶二款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台北故宮藏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及乾隆於器底及木座之御)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