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癡迷文物,即位之初,已開始整理清宮舊藏書畫、碑帖、銅器、硯臺等等,並且編繪宮藏銅器圖錄《西清古鑑》;後來乾隆的仿古瓷及瓷祭器之器形和設計多出於此。其他書法和繪畫名跡則編入《三希堂法帖》、《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內府所藏宗教類書畫則編入《秘殿珠林》。
其實乾隆早年已有派人去清理養心殿、重華宮藏品。這兩個宮殿的收藏主要是以宋、明瓷器為主,每件都重新盤點、評鑒,分等級為頭、二、三等,最後再配匣。乾隆六年後,這批瓷器大致上已整理完畢。
台北故宮藏乾隆年製磁胎洋彩紅地團花山水膳碗一對
乾隆對洋彩情有獨鍾,按清宮檔案載:「乾隆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交六十二件洋彩瓷,傳旨著配乾清宮瓷胎琺瑯器皿內,欽此」;又「十二月二十七日交瓷胎畫琺瑯二十五件,傳旨俱送往圓明園」;「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太監高玉等交來洋彩瓷器三十七件」。此三十七件洋彩瓷,乾隆著人「配匣入乾清宮頭等」。但同一天交來的磁胎畫琺瑯器十件,按我們今天的標準,第一印象琺瑯彩應比洋彩更名貴,但卻只能「入乾清宮次等」。僅乾隆七年,便共有239件洋彩瓷器入乾清宮瓷皿冊內。難怪今天拍場上所見乾隆器,都以洋彩為主了。
台北故宮藏乾隆年製磁胎洋彩紅地團花山水膳碗一對及相配楠木匣
宮中藏瓷於乾隆三年九月開始陸續配置木座及楠木匣。其中包括康熙、雍正及乾隆燒製的琺瑯彩四百多件,全部藏於北京故宮乾清宮東端凝殿北。道光十五年七月一日全部重新入冊,就是《乾清宮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內中詳細記錄了宮中藏三代琺瑯彩的品名和數量。而實物與記錄對照之《陳設檔》是後世研究瓷器的重要文件。
《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
當時配盒多選用楠木,因為清代楠木多用在皇宮各殿之裝修上,例如內檐、藻井、柱子、門檻、花板、樓梯、扶手,欄杆等,多以金絲楠木製成。今日金絲楠木是極名貴木材,用家已捨不得製作配件,大部應用在製作家具上。以楠木製作家具,當日在清宮也有,但更多的是以楠木製箱櫃之類存放清宮重要文件,並製作各類文玩匣屜,和圖籍書衣。
乾隆三年的《活計檔》有「入乾清宮配匣瓷器」條。配匣當時算是創舉,沒有先例,當時乾隆批示:「此磁器內選出成對者,下剩不成對之零件,嗣配裝完成時,另行呈覽。再將重華宮、養心殿所有磁器,亦交出選看,按等次歸入在配匣磁器內,其配成之匣蓋上,俱按名色刻簽子,應填何色填何色,欽此」。
台北故宮藏康熙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及相配楠木匣
當時共有三種匣樣上呈。其一為紫檀木燙蠟插蓋匣樣;其二為杉木染楠木色燙蠟插蓋匣樣;其三為楠木燙蠟插蓋匣樣。乾隆閱後示曰:「頭等磁器准匣蓋並匣頭二處刻簽子;二等、三等磁器准匣橫頭一處刻簽子,或明款、或暗款,俱在簽上寫明,其填字之顏色應何色,酌量填何色,欽此。」
從這段文字可知,當時集中處理重華宮、養心殿二宮的瓷器。標簽是以在匣蓋和匣頭雙重題名互相比對的方式來顯示等級。此外之前已規定木匣刻字,頭等用青、黃、綠色;二等和三等,則只在匣橫頭一處標識出品名即可。
八桃盤配楠木匣示範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台北故宮藏乾隆百什件木匣)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