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缽是窯具之一,在燒製陶瓷器過程中,為防止煙污、窯灰及雜物污損坯體和釉面,遂將坯體置於耐火容器中焙燒,此特殊容器稱為「匣缽」。匣缽始見於南朝,湖南湘陰窯考古出土筒狀匣缽;唐代時,匣缽普及,全國各地窯口皆使用,一般呈缽形。宋代時缽形匣缽和筒形匣缽均流行,當時建窯燒建盞,則使用種漏斗形匣缽。
唐英《陶冶圖說》之《製造匣缽》
乾隆時期,由宮廷畫師孫祜、周鯤、丁觀鵬等繪製陶冶圖二十幅,唐英撰寫說明。乾隆八年 (1743年) 五月,編成圖文並茂之《院本陶冶圖冊》,即名震陶瓷界的《陶冶圖說》。其中《製造匣缽》配文曰:「瓷坯入窯,最宜潔淨,一沾土點泥渣,便成斑駁,因窯風火氣衝突,易於傷坯,此坯胎之所以必用匣缽套裝也。匣缽之泥土,產於景德鎮東北里淳村,有黑紅白三色之異,另有寶石山,出黑黃沙一種。取其入火禁練,造法用輪車,與拉坯之車相似。泥不用過細,俟匣坯微乾,略鏇入窯,空燒一次 ,方堪應用,名曰鍍匣。而造匣缽之匠,亦常用粗泥拉造砂碗,為本地鄉村坯房人匠等家常之用。」這個敘述就很清楚明瞭,我也不狗尾續貂多加解釋了。
自左至右:製匣缽泥料,模具手工製缽,備用匣缽,裝缽實況
匣缽的應用,既可以一匣一坯,也可一匣多坯,從而有效地利用窯室空間,提高裝燒量,簡接提高產量。匣缽除了可避免器皿在釉藥在燒熔時互相粘結外,還具有一定的均勻導熱和熱穩定作用,還可避免外部冷空氣對匣內器皿造成溫度驟降,導致器皿收縮炸裂。這些都對提高品質,提高成品率和減少次品有莫大幫助。
匣缽一般是在柴燒或煤燒的時候使用,因為這兩種燒法會產生大量窯灰,導致落灰、飛灰。因為匣缽的耐火溫度要求較高,例如器皿擬用1280 ℃燒成,則匣缽的耐火溫度可能就要可以耐1580℃以上的高溫了。否則匣缽比主體先炸裂塌窯,便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了。所以今日製匣缽所用的粘土,其耐火度要求都不會低1580`C。而且匣缽土要求其中的氧化鋁含量在燒成後在30至40%,氧化鐵含量應小於3%。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和氧化鈉等,必須控制在5%以下。
各款碳化硅耐熱匣缽
今日燒製藝術陶瓷的窯口,仍採用半人手半機械製作匣缽。但工業用陶瓷需要量產,製作匣缽,已摒棄傳統方式,都採用俗稱金剛砂的碳化硅 (Silicon Cabide SiC) 做原料,用液壓機成型,所需要的匣缽形狀和尺寸,都可以隨心所欲。碳化硅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熱傳導性,是傳統黏土匣缽無法比擬的,而且價格便宜,平均才三數十元一隻而已。
匣缽四柱液壓機
耐火匣缽也有以莫來石(Mullite)製作的,莫來石其實就是鋁矽酸鹽 (Aluminium Silicate) 在高溫下生成的礦物。還有以剛玉和莫來石為主要原料,通過添加適量氧化鋁、氧化哇超細粉添加劑,在氧化氣氛下以高溫燒製而成匣缽,其氧化鋁含量為72%~90%,也是傳統黏土匣缽絕對無法比擬的。而且密度高,抗壓性強,耐淬火性強,具苜良好的抗熱震性和抗氧化性,可以提高窯爐利用率和節省能源,這種匣缽適用於以氧化氣氛或還原氣氛燒製器皿,是今日工業瓷器廠的新寵。
出土匣缽插花二例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出土匣缽)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