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外銷並非自明、清始,從沉船出水瓷、國內古窯場出土及海外遺址出土的陶瓷整器、殘器得以證實,唐代瓷器外銷極盛。例如我在《再說長沙窰 - 兼談黑石出水瓷》一文已和瓷友談過1998年在印尼勿裡洞 (Belitung) 發現一艘西元830年自揚州回航的阿拉伯帆船遺骸,出水瓷器中包括長沙窯、越窯、邢窯、鞏縣窯等多個窯口的產品。又之前1974年在寧波餘姚出海口發現的唐代乾寧五年 (西元 898年) 沉船,出水的大部分瓷器也是長沙窯、越窯和邢窯的。
陸上絲綢之路,由長安經新疆通西亞、中亞等地區。從唐、五代到宋,絕大部分陶瓷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輸往各國的。所謂「海上絲綢之路」,實際就是「海上陶瓷之路」(The China route)。
胡人頭 (左) 蓮花紋 (中) 氈房卍字紋 (右)
當時幾條海上陶瓷之路,皆自長江以南諸港出海,其一向東至日本;其二向東南至菲律賓,以菲律賓的馬尼拉 (Manila) 為中轉站,連接澳門以及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 (Acapulco) 港;其三向南經南中國海到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再向西經過馬六甲海峽 (Strait of Malacca) 至印度洋,航行至印度、阿拉伯地區直至非洲東海岸。
其實在東漢時,羅馬帝國的商人,已經可以由海路到達中國進行貿易了。中國商人運送絲綢、瓷器經海路由馬六甲經蘇門答臘 (Sumatra) 到印度,並且採購香料、染料運回中國。印度商人再把絲綢、瓷器經過紅海運往埃及的開羅 (Cairo) 港或經波斯灣 (Persian Gulf) 進入兩河流域到達安塔基雅 (Antioch 或 Antakya,位於土耳其),再由希臘及羅馬的商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大港 (Alexander)、加沙 (Gaza) 等港口經地中海 (Mediterranean) 運往希臘、羅馬的各大小城邦。
伊斯蘭祝福語小盤三款
當時中國瓷器的輸出,青瓷佔相當大的比重,主要品種是越窰青瓷、邢窰白瓷、三彩陶器、長沙窰釉下彩瓷等。在九世紀時,不但風行亞洲各地,如日本、朝鮮、印度、埃及、伊拉克一帶,而且在紅海沿岸的蘇丹古代港口埃得哈布 (Hadarba,即今之哈拉伊蔔 Hala'ib或Halayeb),和非洲東海岸的肯尼亞 (Kenya) 曼達島 (Manda) ,坦桑尼亞 (Tanzania) 的基爾瓦地 (Kilwa或Kisiwani),都有發現唐代越窯青瓷的殘片或完整器,中國瓷器在當時,真可謂是譽滿天下,無遠弗屆了。
既然當時中國的對外貿易以陶瓷器為主要,所以迎合外國市場的需要和口味是理所當然的。唐代瓷器的外銷瓷紋飾,吸收大量外來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結合,融為一體,燒造出新的造型,或繪製出外國風格的裝飾紋樣。
唐摩羯紋水注 (左右) 及盤 (中)
以我較熟悉的長沙窯為例,1983年湖南省博物館發掘及考察窯址,發現很多唐代的殘器與瓷片,上有很多外來文化的紋樣。例如「娑欏樹」 (Shorea) ,梵文作 Salo ,又稱「摩訶婆羅樹」 (Mahabharata),原產印度、馬來亞一帶,被稱為陰陽果,據說佛陀在此樹下降生,又在此樹下講經說法和涅盤,說明釋迦牟尼歷經人生滄桑,以他的慈悲和大智慧,悟通天地陰陽和因果關係,顯示了佛教與世無爭的哲理。所以又稱「聖樹」 (Sacred Tree) 。
唐廟宇紋貼花 (左、右) 及浮圖紋 (中) 水壺
又如「浮圖」,即「窣堵坡」 (梵文 Stupa,佛塔之意) 。又如「摩羯紋」,摩羯又稱摩伽羅 (梵文 Makara) 龍首魚體,由印度傳入我國,佛教經典以「摩羯」比喻菩薩以愛念繫眾生。
菠蘿紋(左) 幾何紋 (中) 武士紋 (右) 水器
當時「蓮瓣紋」大量出現,「天竺蓮花」,亦即梵語「芬陀利花」 (Pundarika) ,即白蓮花,也有叫「寶相花」的;佛教中的蓮花與佛教教義相融,宣示無爭平和的境界,因而「蓮花紋」和「蓮瓣紋」盛行。
亦有「獅子紋」,「獅子」(梵文為 Simba),我國沒有,《漢紀·武帝紀三》載:「烏弋國去長安萬五千三百里,出獅子、犀牛。」漢代時國人自伊朗得見後,譯作「狻麂」,後為免與「狻猊」混淆,遂音釋此獸為「獅」。「獅子」不但在古埃、古希臘雕塑中屢屢出現,而且還與佛教連為一體,稱為「護法獅子」。
長沙窯連珠紋水器三款
當時「伊斯蘭」教已傳入我國,所以外銷瓷紋樣中亦有大量伊斯蘭祝福語,與及伊斯蘭風格的幾何圖案。幾何紋與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教有深切關係,亦普遍受客戶歡迎,是當時一個重要的瓷器紋飾。
除宗教紋樣外,唐代外銷瓷器皿也發現有「聯珠紋」,「聯珠紋」是波斯薩珊王朝的主要裝飾紋樣,多見於波斯金銀器以及伊斯蘭釉陶器上,此紋樣於唐代隨伊斯蘭文化東傳至我國。
湖南省博物館藏唐青釉蓮花紋 (左) 椰棗紋 (中) 奔鹿紋 (右) 執壺
此外尚發現有當時南洋一帶才有的水果「菠蘿紋」。亦有「椰棗紋」(Date palm),「椰棗」又稱大食棗、波斯棗,原產於非洲、伊拉克、阿曼等地,七世紀阿拉伯、波斯商人引進我國作為珍貴禮品呈獻皇室。當時亦非常流行「忍冬紋」(Japanese Honeysuckle),忍冬即金銀花,也有稱之為「卷草」或「唐草」的,原生於東亞日、韓一帶;此紋飾實際在南北朝 (420 - 589) 已盛行,亦影響後世歷朝歷代,衍化出各式各樣的卷草紋和纏枝紋,可以說是已在我國流行了一千多年區的紋飾。
蓮瓣忍東紋 (左) 及 忍東紋 (右)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唐長沙窯青釉褐綠彩娑婆葉紋瓷罐)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