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因春秋時「割股奉君,不言祿」的介子推休眠於此而得名。而介休窯在山西介休巿洪山鎮。所以亦稱「洪山窯」。宋、金時期北方定窯及磁州窯系之民窯。窯場始創於宋代,迄清至民國,窯火不滅千年。
按窯址附近窯神廟發現的源神碑碑文,原來介休窯瓷品,當時不僅要上貢北宋王朝,餘此亦供應雁門關外之遼、金地區。生產規模很大,是當時當地的支柱產業;官府為此專門在洪山鎮設官收稅,可知其盛。
宋代介休窯白釉玉壺春瓶 (左) 白釉獸耳罐 (中) 白地套盞 (右)
介休窯工藝多采、造型多姿,製品以罐、盆、壺、瓶、盤等為主,傳世佳品無數,在北方窯口中也屬罕有。介休窯之宋、金時期瓷品,在瓷友間公認至佳者,以白瓷為最精;以白地赭繪瓷品為最炒。二者風格皆簡樸實簡約,恬淡自然,有超然物外之藝術內涵。
金代介休窯白釉印花盞 (左) 白地劃花折沿盤 (中) 黑彩畫押碗 (右)
窯址出土以白釉為主,造型及印花裝飾明顯受到北宋定窯影響;而劃花、剔花、白釉彩繪則是受到磁州窯影響[。在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九十年代國家都多次在窯址考察,也收集了一些標本,但迄今有關的專著極少,對於判斷窯口的參考詳細資料不多。
筆者從前有談過,瓷友收藏白瓷,往往一廂情願地把藏品往定窯靠,而偏偏宋、金時期幾乎所有窯口都有燒造白瓷,而介休窯又是其中一個堪媲美定窯的燒製白瓷窯口;所以玩賞高古瓷,判斷窯口和斷代同樣重要。
金代介休窯白釉印花蓋盒 (左) 及 白秞刻蓮瓣紋碗 (右)
有瓷友因為介休窯燒造白釉劃花、剔花、釉下黑彩及褐彩瓷等磁州窯風格瓷器,遂將其劃歸為磁州窯系。也有因為其燒造剔花器及採用支釘工藝將其歸為耀州窯系。但大多數瓷友則以介休窯製作白瓷為主,與定窯相類,從其裝飾風格而言,因介休窯宋、金時期亦採用印花工藝,所以亦有把介窯歸為定窯系。尤其介休窯晚期印花白瓷,其工藝、紋飾、佈局、線條、造形等,明顯受定窯的影響,難怪瓷友大都將介休窯歸為定窯系,甚至很多傳世介休瓷品,都被誤斷為定窯。
介休窯白釉黑花缽 (左) 黑花鱉壺 (中) 黑花枕 (右)
其實介休窯在燒造時,因採用低溫慢燒,所以較少失火現象,而定窯則純然是低溫燒製,因而部分有生燒現象。介休窯主要採用三叉支具、墊砂支燒,支釘以三個為主,間亦有四至六個。在製作時,胎上都敷白色化妝土,因為坯質多顆粒,呈灰褐色,若施以化妝土,既可增加胎體白度,又可使之器壁平滑,使得彩繪視覺更突出。
金代介休窯白瓷鏤空香薰二款
而介休窯最具特色的赭彩瓷,其紋飾題材比較單一,不外花鳥魚蟲,例如花卉,總是折枝花葉紋,其枝、葉幾乎都是一筆按捺勾勒完成,因為紋飾部分用的繪料較稠,所以燒結時略凸出釉面。介休窯又以鏤空雕刻見長,例如燈具及香薰,確是巧手巧思。介休窯瓷品風格簡練,樸素清新,民俗藝術表達得渾然天成;加上瓷色細白,吸水率低,其水準已接近現代瓷器水平了。
金代介休窯赭地白花貼襖面方罐 (左) 及印魚紋碗 (右)
原圖:作者提出(頂圖為介休窯赭彩瓷及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