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遼代皮囊壺

2019.12.28 23:00 生活 黃艾

契丹人,古代遊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及中國東北地區,就是他們建立大遼(907年-1125年) ,又稱契丹國的。外國人,尤其歐洲人,因為金帳汗國 (Golden Horde 即欽察汗國) 在13至15世紀時稱霸歐洲,又因蒙古人稱中國北方為契丹,遂把契丹 (英語 Cathay 或 Khitan) 當做中國的代號。而目前居住東北的達幹爾族人(Duar) 被認定為契丹人的後裔。

遼代的製瓷業,遍及五京,即上京 (今赤峰市)、東京 (今遼寧省)、南京(今北京市)、中京(今內蒙古)、西京(今山西省),在各式陶瓷器中,皮囊壺是遼代陶瓷最典型的器形和極具特色的一個品種;產地以東京及中京為主,與金銀器齊名,皮囊壺常被作為遼代墓葬斷代的重要依據。

遼代色釉皮囊壺三款

皮囊壺原是契丹人以皮革縫製的馬背水囊,後來受漢人燒製日用陶瓷器的啟發,就有了陶器皮囊壺,並且成為遼代契丹民族特有的陶瓷用器。陶瓷皮囊壺造型為扁體,直身,下部豐滿,壺兩面隨形起線,如縫合皮革的痕跡,口部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中間凹下,另一端翹起與流口平齊,形似駝峰,兩側有圓孔, 可繫繩提拿。因形如馬蹬,故又稱馬蹬壺。

皮囊壺基本式樣大致可分五種:扁身單孔式、扁身雙孔式、扁身環梁式、圓身環梁式、矮身橫樑式。瓷友通常以壺身所保留的皮囊特點的多少來斷代。早期的皮囊壺,壺身較短,下部肥碩。中期以後,則壺身增高了,縫合線痕也逐漸消失,甚至底部加了底足以及加了提梁。皮囊壺的器形變化,反映了契丹民族接受漢人生活習慣和習俗,從馬背上衍變為居室生活了。

遼代白瓷皮囊壺三款

由於當時定窯的精美白瓷極受契丹人的喜愛,故窯口亦多燒製白釉皮囊壺。在遼寧及內蒙古出土的許多貴族墓和窖藏中,都有白瓷器出土,而一些遺址亦出土大批白瓷片。遼三彩器是繼唐三彩之後的另一獨具特色的瓷品,所以主要用黃、綠、白三色的遼三彩皮囊壺,也是傳世的遼釉陶的代表作。而平民百姓用的皮囊壺,則多施綠釉或醬釉,因造價相對低廉及製作較為簡單,屬於當時的暢銷普及品。

遼三彩皮囊壺三款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遼代皮囊壺拍品三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