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初見於南北朝而盛於北宋;當時河北定窯有所謂「定州顏色天下白」之譽,天下無雙。河北除了定窯外,尚有邢窯,也是相當不錯的白瓷,但與定窯相比,略遜一籌。而河北又有觀台窯,部分產品製作很精細,修坯較薄,白化妝土與釉施佈均勻,質感溫厚,器物的造型亦精美。
河南的鞏縣窯也燒造白瓷,但相對定窯,卻顯得較為粗糙了。但同是河南,當陽峪窯的白瓷,質量之精細,與定窯白瓷可以分庭抗禮。還有在登封、安陽、鶴壁、密縣、魯山等窯口,都有白瓷燒製。另外磁州窯系的白瓷,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亦廣泛地生產製作;真可謂百花齊放。
北宋鶴壁窯 (左) 邢窯 (中) 定窯 (右) ;
生產白瓷的各主要窯口,如河北定窯;河南當陽峪窯、安陽窯、鶴壁窯;山西介休窯、霍州窯等都一直延續至金代,並未因政權更迭而衰落,反而持續發展出新風格;例如印花和刻劃花就是此時的產物。
與此同時,基於市場大量需求,當時各窯口相應增產,從而也相應降低了品管標準與質量要求。當時市場流通的、及後傳世到今日的部份窯口的白瓷,甚至「天下第一白」的定窯,品質也相對差了。
台北故宮藏北宋印花定窯盤三款
而河南的當陽峪窯、安陽窯、鶴壁窯仍然生產白瓷。但其中尤其以鶴壁窯的生產技術更臻成熟,燒製了很多造型與定窯相類的市場產品,其造型和特徵常令瓷友混淆。很多瓷友玩賞或收藏白瓷,常常不自覺地往定窯靠,認為自己手上如此精美的白瓷,多半是定窯器,因而往往自我走進誤區。
鶴壁窯乃河南重要的古窯場之一,創燒於唐而終於元。由於發掘比較晚,瓷友對其認知程度也較淺。50-60 年代河南考古隊和故宮才開始研究和發掘鶴壁窯,發掘面積 600平方米,共得殘器、整器3700多件,專家結論認為鶴壁窯的品質在河南諸窯口之上。它的產品多元化,又不拘於傳統,集眾窯之長,兼收並蓄,因為有繼承又有創新,所以數百年來盛燒不衰。
鶴壁窯傳博物館藏北宋鶴壁窯劃花碗三款
鶴壁窯自隋唐代五代,即以燒造白瓷為主,當時為了提高釉面的白度,鶴壁窯器先在胎體上施一層化妝土,再罩一層透明釉,之後才入窯燒製。此道工序,基本解決了白瓷泛灰色的缺點。後來鶴壁窯更創燒「乳白釉」,色如凝脂,有「鶴壁白」之美譽。
迄北宋,此窯改為以燒造青瓷為主,白瓷次之。器形有碟、盞托、注碗、執壺、燈、盒等。均製作精良,造型優美。白瓷釉色反而略呈灰白或褐白色,但瓷胎卻已達到玉化的程度,可見此時鶴壁窯的燒造技藝之高。鶴壁窯之所以能夠掌握超群的燒造技藝,按考察報告,應歸功於當時已使用匣燒,裝入匣缽燒製,不但可以避免飛灰落渣,器皿在匣缽內更受熱均勻,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其次是因為北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煤作為燒造燃料,煤對提供高窯溫,從而影響產品的穩定性起了重大作用。
北宋當陽峪窯 (左) 定窯 (中) 鶴壁窯 (右)
鶴壁窯到了金代,更加鼎盛,仍以燒造白釉為主,此時的白瓷已經不需要再施化妝土了。生產採用範模翻印工藝,直接施釉就能燒出釉面瑩潤,胎質細膩,潔白如脂的白瓷,此時達到了鶴壁窯燒造史上的最高成就;算是當時的高端瓷器品,產品暢銷,無遠弗屆,包括南宋控制地區。
因為定窯和鶴壁窯的品質指標此消彼長,所以兩個窯口的產品,到最後一方面互相輝映;另方面卻互相混淆。但鶴壁窯瓷品器身較薄,又有開片,而定窯器則無。兩個窯口的同時期產品,也是不難辨別的。
佳土得拍品磁州窯白瓷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浙江博物館藏北宋定窯尚藥局銘藥盒)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