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窯彩陶,一九二三年在甘肅臨洮的馬家窯村發現,故名。其主要分佈區域在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寧夏、四川等省區。馬家窯文化彩陶器創燒於西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000年,而最能代表馬家窯文化的是它的彩陶器。
北京博物館藏新石器時代陶器三款
瓷友都知道,陶器是用粘土成型,先民在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過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彩陶,就是陶瓷繪畫,即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顏料描繪,基本上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燒結。
人紋、蛙紋
馬家窯彩陶,以在青海出土的為例,器形以盆、缽、罐、壺為主,以碳14斷代為西元前3300至前2900年。其紋飾有人物紋,舞蹈紋、動物紋,蝌蚪紋、蛙形紋、旋渦紋、波浪紋等。至於發現於甘肅和政縣半山地區的,器形有短頸廣肩鼓腹罐、單把及雙耳壺、斂口缽、敞口平底碗等,年代為西元前2650至前2350年。紋飾則有網紋、魚紋、人紋、蛙紋等,而典型的鋸齒紋、螺旋紋、波浪紋等最為普遍。
馬家窯彩陶人形異型器
馬家窯彩陶,基本上都是日用器,器物造型按生活所需而設計、而後改進、變化,趨於美觀,是實用與審美的巧妙結合。所謂藝術源於生活,馬家窯的先民,從器皿的造型觸發靈感,衍化出獨特的幾何形紋飾,又衍化出人體及動物形象,通過線條表達,在對稱、分割、四方、不規則等構圖,產生和諧與共鳴,就是馬家窯彩陶的精妙之處。馬家窯彩陶亦發現有異型器,其用途按常規判斷,被認為是陳列、祭祀、或陪葬之用。
馬家窯文化彩陶缽二款
彩繪中應用得最多的是同心圓、水波紋、漩渦紋等圖案。網紋有的細密,有的疏朗;網紋細密者,源於撒網捕魚蝦;網紋粗闊者,則源於張網捕鳥獸。故在馬家窯彩陶上以魚蛙、鳥雀、走獸等為題材的繪畫也就比較多。這些繪畫內容恰恰反映了先民以漁獵作為獲取生存條件的重要來源,衍化出彩陶器上以流暢的線條表達出豐富的生活動態。
馬家窯文化彩陶雙耳壺三款
馬家窯彩陶的藝術性表現在胎與彩繪的色彩的搭配上。成器陶胎為橘紅色,彩繪紋飾則為黑色。色彩明快的對比,予人以視覺上強烈衝擊。馬家窯彩陶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繪畫藝術上。彩陶上的紋飾圖案,繽紛複雜,多姿多彩。各種紋飾以寫實、抽象、變形等技巧綜合運用,充份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深刻觀察,與及生活的真實反映。
馬家窯文化彩陶雙耳罐二款
馬家窯彩陶具有非凡的文化、歷史、觀賞和收藏價值。可幸今天的市場價格仍在可接受範圍之內。有理由相信,若期以三五年,馬家窯彩陶將會是拍行重器。至於精品、神品、孤品,其價值則難以估算了。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雙聯罐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北京大學藏馬家窯彩陶器)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