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傳媒人褚簡寧(Michael Chugani)昨日在《南華早報》撰文,批評本地部分傳媒令人失望,因為那些傳媒機構已背離了新聞自由的宗旨。
傳聞當成事實 背離報道宗旨
褚簡寧坦言,本地傳媒令人失望,是因為傳媒機構背離了新聞自由的宗旨,新聞如今被謠言和未經證實的指控驅動。沒有證據支持廉政公署執行處前署理首長李寶蘭的離職,是因為梁振英阻止她調查自己涉嫌收取一家澳洲企業5,000萬元而沒有申報,但傳媒的報道,卻把傳聞當成了事實。批評者窮追猛打,更要求廉政專員白韞六解釋,卻沒有傳媒要求李寶蘭證實指控。
同樣地,傳媒報道自由黨立法會候選人周永勤棄選,聲稱是競選對手的一名支持者建議「狙擊」他,令他和家人感到受威嚇。周永勤既沒有提出受威嚇的證據,也沒有通知自由黨高層他決定棄選,然而媒體對以上的事實卻不屑一顧。傳媒機構處處表現出有政治立場,本地傳媒已淪為實質上的政黨!
新聞自由變了老闆的自由
褚簡寧指出,傳媒表現令人失望,有人歸咎「新聞自由被侵蝕」,這彷彿是一句方便的口頭禪,然而,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香港並沒有法例限制新聞自由。誰都可以創辦一份報紙鼓吹獨立或「妖魔化」特首梁振英,要不在網上這樣做也可以,我們並沒設立「防火牆」。然而那些混淆新聞自由和選擇自由的傳媒,只是每日對自身的「報格」敲響喪鐘──新聞自由的意思,變成了傳媒老闆選擇刊登甚麼的自由;同時也變成傳媒老闆可以選擇不刊登甚麼的自由。
他認為,即使《信報》停止了一名鼓吹港獨專欄作者的專欄;即使商業電台解僱了一名討厭梁振英的節目主持人,這並不意味着《蘋果日報》嘲諷中國領導人的自由會稍減。即使《信報》的老闆藉中止敢言作者的專欄來「自我審查」,也並不意味該作者失去「言論自由」──沒有法例限制他加入其他傳媒機構或者自立門戶,商業電台中文台每日早上消遣梁振英兩個小時;《大公報》則每日向讀者灌輸愛國主義,而《信報》則仍然作出大量平衡報道,這就是新聞自由。電視台仍然大量現場報道佔領中環和旺角暴亂,我們怎可說新聞自由已死?
原圖:
http://www.nanzao.com/sc/hk-macau-
tw/14c3154e2ad7525/chuan-bei-jing-jiang-zai-gang-she-xin-mei-ti-yu-lun-zhen-di-xiao-yan-mi-man
https://thosewerethedays.wordpress.com/2012/06/page/2/
https://blog.martinoei.com/2013/07/%E9%99%B3%E8%8C%82%E6%B3%A2%EF%BC%8C%E4%BD%A0%E5%88%87%E8%85%B9%E5%90%A7/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