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年賣地只供8800伙 私樓需求亦被抽走

2019.03.08 10:51 時事 施永青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透露,下年度政府有15幅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可興建8,800個單位,按年少了四成。社會上有不少聲音對此都表示擔憂,恐怕樓價會因而上升。 我對私人住宅用地的供應減少並不感到驚訝,原因是政府早前已將公私營房屋的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以紓緩公營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困境。在整體土地供應沒法大增的情況下,政府只可以削減私人市場的土地供應,把削出來的部分撥去公營市場;否則政府沒有其他方法把公私營房屋的比例改為七三比。 其實,過往所訂下的公私房屋六四比,政府尚未能做到,實際的供應只是五五比。現在把私營的比例由五轉三,剛好是少了四成;而另一方面,公營房屋的供應有五轉七,亦是加了四成,所以社會的整體供應沒有變,只是公私營的比例變了。 社會上有不少人擔心,這種改變會推動私人住宅的樓價進一步上升,我看這也未必。因為,影響樓價上落的因素很多,供應只是其中一個環節,還得看政經局勢,投資信心,貨幣供應,以及政府的政策。只能說,供應減少會為樓價上升提供空間;但不能說,供應一少,樓價就會立即飛升。事實是去年政府決定調低私人住宅土地的供應比例時,剛好碰著中美關係惡化,投資信心大減。結果樓價不升反跌。 此外,還有一個足以抵消供應減少的效果的因素常被市場忽略,就是有一部分私人市場的需求,亦會被新的公私比調節所抽走,以至供應減少的同時,需求亦同步減少了,變成對價格的影響不如一般人想像大。 為何說私人市場的需求會同步減少呢?原因是政府增加了公營房屋的類別與數量,令一些以前不符合申請公營房屋要求的人,現在也變成符合資格了。公營房屋的價格會比私人房屋廉宜,有資格申請的人都不想放棄,結果必然會抽走一部分私營房屋的需求。 過去,公營房屋只分公屋與居屋;現在居屋拆開成三種,除原有的居屋外,還增添了綠置居,與首置屋。尤其是首置屋的入息上限訂得非常高,月入達7萬元的家庭也可以申請。那就會變成全港有八成多的家庭都有資格申請,變成私樓的供應佔整體供應的三成,而需求卻只是全部家庭的不足兩成。 由此可見,新的公營房屋比例,並不會導致私樓供不應求的情況較以前更嚴重,樓價不似會因而上升。 不過,近期樓市的確有「回暖」跡象。說「回暖」已算保守,說是「復熾」亦不為過。原因是中美矛盾有緩和傾向,貿易談判取得協議機會很高。此外,內地政府亦下重手去穩定經濟局面,準備大幅減稅,以降低企業的負擔;同時還會增加貨幣供應,協助企業融資,以鼓勵創業創新 。投資市場因而又再活躍起來,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亦因而受惠。很多買家都已後悔,沒有在去年底入市,現在已蘇州過後沒船坐。我估計這批人會追價入市,把樓價推向一個新高水平。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年賣地只供8800伙-私樓需求亦被抽走-164466 原圖: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finance/236131/2018/1105/199741.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