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企業回購股份並非好現象

2019.02.26 12:59 時事 施永青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日前在社交媒體帖文,表示會建議修訂稅例,限制企業可以毫無代價地在市場上回購自己的股份,而是要付出等同派息一樣的股息稅。由於之前有民主黨的議員亦表示過類似的想法,市場擔心兩黨一旦形成共識,徵回購股份稅有機會成為事實,導致美股因而出現回落。 議員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想企業這樣不思進取,只曉得做一些對股價有利,而對社會卻沒有多大增值的事情,所以想透過徵稅去加以抑制。 企業如果手上有現金,對社會最有建設性的做法是用來擴充業務,增加投資。譬如,開闢新的市場,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科研投資等。這樣就可以為社會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增加人力市場的需求,令工資水平可以上升,那人民的生活才有機會改善。 若然,企業只是拿手上的現金用來回購自己公司的股份,那只是對現有的股東有利,對社會則不會有甚麼好處。企業在公開市場回購自己的股份,可令股份的需求增加,股價因而上升,令想套現的股東有機會以一個較好的價錢套現。 通常,企業回購股份後,會把這些股份註銷。對那些繼續持有這家企業的忠實股東而言,他們手上股份的「含金量」就會增加,將來公司派息時,亦可以因企業發行的總股份量少了,而可以獲派大份一些的股息。 不過,企業選擇以回套自己公司股份的方式來處置手上現金的做法,只能對公司的股價產生一時的技術上的好處,並不能令市場對公司的未來前景有過高的期望。企業的這種行為只會令投資者覺得,企業的管理層對行業的前景不看好,所以不敢作新的投資。 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很普遍,新創的行業風險很大,投資不一定有回報;而舊有的行業卻已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再投下去只會導致惡性競爭,以致做得好的企業也不敢輕易選擇擴張,而是是熱衷於收購合併。因為,這樣並不會增加社會的整體產能,卻可以減少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對企業自己來說,多少還可以帶來一點好處。 不過,對社會而言,這並非一種好現象。這表示,即使企業資金充足,亦沒法推動社會的整體經濟作進一步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政府繼續QE—放寬貨幣供應,亦不能帶來更多的經濟增長。 早前,由巴菲特主理的巴郡公布業績,成績並不理想。2018年底手持1120億美元現金,卻找不到投資的機會,巴郡從來不派息,因為畢菲達自認為眼光獨到,股東是想他代他們投資,而不是把錢退回給股東。他認為替股東作投資會比派股息給股東更能為股東帶來好處。但今次畢菲達在他致股東的信裏表示,近期他已找不到值得永久持有的公司。現時市場上的公司,要麼缺乏長期投資的價值,要麼股價已經升得太多,令他買不落手。這種情況反映世界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企業回購股份並非好現象-162935 原圖:Marco Rubio Facebook、Pixabay圖片 https://www.facebook.com/MarcoRubio/photos/a.274031027707/10154294049792708/?type=3&theater https://pixabay.com/zh/photos/苹果-mac-计算机-桌面-691282/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