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改革開放四十年 中國人今時不同往日

2018.10.20 14:34 時事 林伯強

中國八十年代的貧窮令人震驚,所以在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後,人們面對國外的花花世界時候,受到的心理衝擊是可以想像的。很多人都被外面世界的繁華震撼了,並徹底拜倒在地,喪失了追趕的勇氣。於是,我們小時候,耳濡目染都是各種關於外國天堂般美好的事情。例如,日本小學生在夏令營中表現十分厲害,一個日本孩子完勝十個中國孩子。其次,日本政府如何聰明地購買中國的稀土而沉在近海以備後用,而中國政府卻毫無知覺。再者,美國人的月薪超過10,000元,水龍頭能出熱水,連電視都是彩色的。另外,歐洲城巿裏全是樓房,每家每戶都有抽水馬桶,連私人都買得起私家車,這些事情都讓我們驚奇不已。 然而,在今天看來,當時人們的那種羨慕之情顯得如此可笑。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覺得「外國的月亮特別圓」,試圖來證明中國的事情是低劣的。可惜,如今說這種話的人,大多是受到老舊文人的影響,而不是他們的親身體會。當下的中國社會,有一大批在八十年代被巨大的中外差距震碎脊樑的人。他們如今正值壯年,活躍在傳播界、學術界,以及網絡輿論。儘管中外差距已經收窄,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國已經超越了大部國家,但他們依然固執地認為中國很差。這種固執的觀念通過他們的書籍、影視、網絡帖文影響着中國很多年輕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很多生活在2018年的中國年輕人,對中國和外國的認知只停留在八十年代。

對外國認知停留八十年代

在八十年代,中國是落後的。那時候不但有英、法、德、日、美等發達國家凌駕在我們頭上,還有「亞洲四小龍」,例如台灣、新加坡、南韓在我們身邊耀武揚威,彷彿中國比其他國家或地區都要弱。在那時候,中國科研領域成績最好、最優秀的一批人都選擇離開中國,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沒有希望,尤其是那些航天、飛機製造、現代船舶、發動機等這類學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選擇離開了中國。儘管他們大多數到外國只能在一些小公司打輩子散工,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離開中國,因為那時的中國沒有任何平台給他們施展技術才華,而在國外一個月就能賺到幾千美元薪水,這幾乎等於當時中國研究機構做一世的工資。相反,當初選擇留下來和中國一起成長的人們,有一部分也並非出於愛國,而是因為他們不是成績最好的那批人,沒有達到讓西方國家收留他們的標準,所以他們不得不選擇留下來,和自己的國家站在一起。但是,事實證明這些留下來的人,反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而選擇離開的那批人,則默默無名地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和才華。 隨着這些年,中國航母、天宮空間實驗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國之重器不斷研製成功,那些科研人員也將名留青史。總有一天,後人會不斷地去書寫他們的故事。因為這個追趕過程之艱辛、奮鬥之辛苦、犧牲之巨大,是舉世罕見的。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們,不要說趕英超美,就連日本和南韓、新加坡似乎都是無法逾越的大山。在八十年代,幾乎所有的社會名人都在各種場合宣稱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是沒有意義的,日本的工人效率中國高得多,一個日本工人能頂200個中國工人。所以,別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將來能超過美國,就連超過日本,在他們看來都是永遠不可能。

料2025年奪經濟總量第一

早在2005年,有人在網上發帖,表示以中國的經濟結構優勢,到了2015年,國民生產總值將趕超日本,結果那個帖文被人追着罵了好幾年,網民都覺得這個人不是瘋子就是政府僱用的打手,認為日本不可能輸給中國,這是當時絕大部分人共有的想法。但是,還沒等到201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日本,並且以一發不可收拾的勢頭直追美國。據推算最快2018年、最遲2025年,中國就將奪走美國經濟總量第一的位置。 現時中國科技一日千里,例如殲-10戰鬥機,僅資料圖就重達30多噸,上千萬頁,涉及幾十個科技領域,幾百種產業配件,幾千種技術細節,需要幾十萬個硬件和極其複雜的軟件配套系統。飛機一旦上天,每一個硬件和軟件都必須正常運作,否則就可能出現重大事故。我們中國人,用幾十個人的核心科研團隊,就把這件事辦成了。這只是第三代戰鬥機,更別說殲-20、航母、神舟飛船,以及天宮空間實驗室這些更為複雜的大國重器。據公開資料顯示,這些科技壯舉的研發人員,有一些是80後青年。所以,這代表了中國頂尖實力的人才,不可能在競爭中輸給外國人。 曾經風光一時的「亞洲四小龍」,早就被一次次的金融風暴打得支離破碎。例如,台灣推行所謂「民主政制」,竟然將全台灣經濟命脈全部交由美國操控,以至於這個曾經遙遙領先的經濟發達地區,現時發展停滯不前。如今的台北街頭看起來很像九十年代的成都,那些年曾經讓無數大陸人羨慕的各種現代化樓房,現在看來竟是如此普通。中國任意一個二線城巿的購物中心和商業區都比台北最繁華的核心地帶要顯得現代和時尚得多。

亞洲四小龍絕非高不可攀

其次,曾經的「花園國家」新加坡,如今新加坡人改變命運的機會很小,基本上父輩的工資是多少,自己的工資就是多少,這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當年新加坡僅僅在巿中心種上幾顆椰子樹,安裝了自動灑水器,就被八十年代出國的中國人羨慕地稱呼為「花園國家」。但是,如今看來,這顯得十分可笑。 再者,南韓民眾的真實生活質量,隨着影視流行也被大家了解,更不要提金融危機後大批韓國企業家欠薪走佬的慘況。在今天的南韓,不僅吃排骨是一種奢侈的行為,而且經常因為鬧菜荒而向中國求援。中國把大白菜以低價出口給南韓,但到了南韓的超級巿場,還是因為民眾搶購而飊升到一百多元人民幣才買到一顆大白菜。在高物價之下,南韓的人均收入過萬有何值得羨慕? 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以上,國民生產總值總量超過了日本,但人均收入還很低,所以中國依然不如日本。但是,美國的人口也比日本多3倍,而國民生產總值卻只多2.4倍,難道說美國還不如日本?有些上一代的人認為中國人不可能達到富裕的生活水平,所以他們找出很多論據來證明這一點。例如,他們長期堅稱中國人是一盤散沙,一旦出現大災難,根本不可能團結,更不可能超越日本那種強大的國民文化。然而,201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東海大地震把他們吹捧起來的日本神話打破了。日本不僅救災遲緩,而且幾乎找不到義工。災民長時間得不到救濟,屍體大量倒伏路邊,慘不忍睹。核泄漏地點因為遲遲得不到封堵而一再擴大,日本自衛隊一開始就明確拒絕參與核事故救災,年青人不肯參與救援,最後日本政府不得不弄了一批平均年齡65歲的老人去核泄漏事故現場堵漏送死。通過這類事件,暴露了日本遲鈍的政治體制,讓很多崇拜日本的人感到迷惘和陌生。相反,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後,中國80後軍人在氣流複雜的群山中空降,駕駛直升機或者揮舞着工兵鏟,逢山開路,遇水填橋地拯救老百姓,充分表現了救國救民的偉大情操。 誠然,日本在某些產業細節的處理上,還值得中國人借鑒,但在整個國家的民族的角度,以及整體實力上來說,日本已經不是中國的對手。一個充斥着遲鈍官僚主義的日本,在經濟上的優勢也必然維持不了多久。以前中國官方常把美日並列,視兩者為中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上的全方位對手,而現在這個對手只剩下美國,而且就連美國也頹象初露。雖然美國衰退還很輕微,不大可能讓大多數人相信美國會倒下,但起碼能讓更多人明白美國並非完美。

論整體實力 日本已非對手

四十年之前,中國被外國人認為應該被殖民多三百年,才可能買得起彩色電視機,但這已經成為一個笑話。而且,多年來一直廣泛傳揚的「中國崩潰論」也從未發生,反而連中國一些二線城巿普通階層的生活水平也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質量。今天的中國一切都變了,一大批自信的中國企業早就在國際巿場上和外國人拼技術了,並且把外國科技巨頭打得節節敗退。例如,八十年代中國第一批白領紛紛膜拜「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以及「思科」那樣的外國公司,並信誓旦旦地宣稱它們都是無法戰勝的。但是,如今這些公司都快倒閉了,在全球巿場上將它們取而代之是中國的「華為」與「中興」。今天,又是這些白領,開始跪拜「蘋果」那樣的美國公司了,又一次信誓旦旦地宣稱它是無法戰勝的,然而他們遲早都要跌眼鏡,因為中國企業終有一天會超越美國公司。 這些年,中國創造了太多奇迹,全世界三十多年來幾乎甚麼都沒變,只有中國在日新月異。這是一種奇迹,而我們都是見證人。例如,跟外國相比,中國的火箭不僅重量輕得多,發動機效率也要強數倍,更了不起的是中國的太空技術事故率是全球最低的。相反,美國的高端技術還是比中國先進一些,但美國產業空心化很嚴重,發射衛星都得去租俄羅斯的火箭。而且,這些年來美國科研機構效率低下,已經十多年沒有取得甚麼實質性的進展了。美國太空總署將來絕不是中國的對手,美國人現在還是領先一步的,不過美國終歸是要失敗的。 現在,中國最聰明的那批人已經沒有了自卑和外國夢,因此作為中國的一份子,我們也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香港回歸20週年表示:「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筆者相信經歷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而是「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並相信中國在2025年將會由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中國人從站起來、變成富起來,更變成強起來。 原圖:大公報 http://photo.takungpao.com.hk/politics/2017-10/1434003.html#p=4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