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內地「獨角獸」有泡沫成分

2018.07.19 11:57 時事 施永青

所謂「獨角獸」是指成立不足10年,尚未上市,其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10億美元的估值並非自說自話,而是能夠以這個水平的估值成功融資,代表資金擁有者肯以這個水平的估值投入資金,持有其股票。

這種情況以往甚少出現,直到互聯網經濟出現後,才在美國、中國等國家陸續出現。過去,企業要集資,最有效的途徑是上市,向公眾集資。但互聯網企業創新性很強,其商業模式普通人不容易明白,公眾沒法了解它的潛力,即使肯投資,出價也未必高,解決不了互聯網企業始創期的龐大資金需要。所以他們只好轉向獨具慧眼的私募基金融資,成功的例子有:軟銀與雅虎投資了阿里巴巴,Naspers投資了騰訊,幾年裏就升值數以千倍,令私人市場的資金趨之若鶩。為「獨角獸」的出現締造了客觀條件。

現時,全球有超過300家「獨角獸」公司,近半在美國,餘下的大半在中國,出名的有Uber、Airbnb、Dropbox等。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上市前亦已是「獨角獸」。螞蟻金服預計明年會上市,估值亦已超過100億美元。

不過,亦有一些公司成了「獨角獸」之後,卻遲遲沒法上市,原因是沒法找到可以令公眾信服的可以盈利的商業模式;亦有些公司被發現造假,把未成熟的技術誇大至可以普遍應用,美國的Theranos爆醜聞後,估值大跌,已面臨破產。相信類似的情況還會陸續出現。

我對中國的「獨角獸」公司的前景就更為擔心。原因是中國人賭性強,看到高回報的案例,就會置風險於不顧。再者,中國的實體經濟放緩,產能過剩,資金缺乏出路,所以更願意作風險投資。加上政府又鼓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內地人喜歡響應政府號召,在政治上可獲加分。導至近年內地的「獨角獸」公司增長得比美國還要快。

增長得快就容易影響質素,所以夏天的菜、熱帶的魚都不太好食。我對很多「獨角獸」的公司的估值都不太理解,不知道他們是憑甚麼令自己的估值作三級跳的。我不明白,為甚麼叫車平台的公司的估值,可比整個出租車行業的估值還要高。我亦不明白為何提供一個點評食肆的平台,就可以吃掉飲食業的大部分利潤,將來飲食業死光了,還有甚麼可點評?這樣的利潤分配方式一定不會持久。但我的觀點被譏為太傳統,沒法明白「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現在是人人都在打豬的主意,豬毛將來一定不夠分。靠講豬毛故事的「獨角獸」,夭折率會很高。

近年風險基金流行玩A.B.C輪融資;其手法其實與香港股市流行的「搭棚」差不多。作了A輪投資的基金,樂於見到B輪的估值比A輪高,所以在B輪融資時也樂於參與一些。這樣他們就可以告訴基金的投資者,他們的A輪投資已賺到錢。然後他們又以C輪去肯定B輪,以D輪去肯定C輪。如是「獨角獸」的估值當然愈估愈高,泡沫亦愈吹愈大。

有些風險基金,自己買了「垃圾」業務之後,看到別的「垃圾」要上市,只好參與托市,因為若果任由同類性質的生意上市失利,將來自己也會受到同樣命運。所以只能支持市場繼續錯下去,要等到政府收緊貨幣政策,資金來源乾涸,這場戲才會結束。屆時,社會需要付出沉重代價。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5%85%A7%E5%9C%B0%E3%80%8C%E7%8D%A8%E8%A7%92%E7%8D%B8%E3%80%8D%E6%9C%89%E6%B3%A1%E6%B2%AB%E6%88%90%E5%88%86-134113

原圖:網絡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