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中美貿易戰下襪子的故事

2018.07.13 16:41 時事 周融

中美貿易戰再升級,美國繼早前向五百億元中國貨大幅徵收25%稅款後,再公布將向二千億元中國產品抽10%入口稅,其中包括不少民生用品。以下我們用襪子來解釋一下當中的影響。

中國廠商只收零售價14%

綿運動襪子,不論是哪個牌子,基本上都是產自中國。出廠價格大概是人民幣三元一雙。在Nike網站是港幣$79三雙,在美國Nike shop見過是US$8.99三雙,只是$70港幣。要是去Adidas,價錢也是相差不遠。 出廠價是人民幣三元一雙,零售以美元或港元兌換人民幣,大約是21元人民幣一雙,是出廠價的大約七倍。小小的一雙襪子,中國廠商連工包料及包裝,可能再加運費,只收零售價的大約14%。難道這就是世界工廠的風光? 根據廠商資料,美國來的單哪有加價的空間?所以一定是薄利多銷,一般來說,有大約5至6%利潤已經不錯,每雙襪子只賺人民幣一毫八仙。

賺一毫八交三毫稅?

特朗普一聲令下,中國綿製品抽10%入口稅,實行之後,以一雙襪子三元人民幣來算,稅款已經是三毫人民幣,不僅沒有利潤,肯定是大蝕特蝕,蝕入肉了。 問題是美國入口商願不願意自己承擔這三毫的稅呢?假如他們堅持根據早簽定的訂單,要由廠商交稅的話,中國廠商這張訂單要蝕多少錢呢? 襪子是小事,再算算中國製造的衣服及其他綿製品,每一張訂單的稅收都可能引發不少爭議。到了明年,一算上10%的入口稅,中國廠商如何與沒加稅的東南亞及墨西哥廠商爭訂單呢?

如何與沒加稅國家爭訂單?

美國發起貿易戰,中國廠商是第一線的受害者,工人亦然。至於美國的消費者,他們可能面對的只是每三雙襪子多付幾毫而已。 至於Nike、Adidas或其他品牌,他們又怎會接受他們的利潤受損呢? 商戰的結果只有兩敗俱傷,而中國在不想戰但不怕戰之下,也不能不應戰。一雙小小的襪子,就可令大家更明白當中的故事。 原圖:有線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