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中國取消計劃生育 舒緩人口危機

2018.05.30 11:44 時事 林伯強

1979年,中國當時人口不到10億,中央政府擔心在改革開放之後,人口增長失控,蠶食經濟成果,於是為了控制人口增長,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在該政策之下,中國內地多數夫妻通常只生育一個子女,因此該政策一般被稱為「一孩政策」。中央政府估計推行有關政策至今,全國嬰兒出生人數減少4億個,也消除了由此而來的貧困和飢餓,擺脫了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所說的「人口陷阱」,即經濟產出的大幅增加抵消示了人口指數式的爆發增長,造成一國經濟改善,但平均每個人卻愈來愈窮。

一孩政策的影響

然而,一孩政策推行至今接近40年,出現了多個負面影響。例如,中國傳統觀念重男輕女,在計劃生育政策之下,有些父母在產檢時若知道胎兒是女嬰,便會進行人工流產,造成大量女嬰死亡。另外,計生委為了滿足上級指令,往往會強迫婦女墮胎,甚至強制結紮。因此,中國現時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目前男性人口數量比女性人口高出3000萬人,造成許多男人娶不到老婆,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其次,隨着勞動適齡人口減少,老人死亡率降低,同時生育率也降低,人口老化問題威脅中國經濟發展。從前,中國在二戰後人口凋零,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鼓勵人民生育,造成戰後出現嬰兒出生潮。當時一對夫婦生育五、六個孩子十分普遍,形成「人口紅利」,為改革開放提供大量勞動力,建設現代化的新中國。

不利國家生產建設

但是,隨着計劃生育的推行,導致出生率降低,全國勞動力大大減少,不利於生產建設。例如,中國在1965年,每名婦女平均生育孩子數目為6.39,但去到2010年,數字大幅下滑至1.54,遠低於聯合國所定正常完成世代更替所需的2.1。相反,隨着醫療科技進步,以及生活素質的提升,中國自2001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其老齡化速度快、規模大,世界前所未有。因着老齡人口增加,社會需要加大資源推動社會福利和醫療制度,加重政府財政開支。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中國在1980年代,一些省份開始推行「兩孩政策」。只要父母雙方都是獨生子女,便可以生育第二胎。到了2013年,這政策放寬為「單獨二胎」,即若夫婦其中一方是獨生子女,可生育兩個孩子,以促進人口的均衡發展。然而,以上的政策都沒大幅提升中國的出生率,少子化的問題仍然嚴重。根據聯合國對中國生育率的預測,中國2015-2020年的總和生育率被假設為1.59,情況仍然嚴峻。

因此,根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說,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今年3月進行機構改革,易名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廢除「計劃生育」字眼,同時計劃取消生育限制,全面開放生育,容許國民自由決定生養孩子數目,稱為「自主生育」。但是,就算全面開放生育政策,中國的預期生育率到了2020-2030也只是1.66,仍然低於正常水平。

應推家庭友善政策

歸根究底,現代中國人不願生育的主因是遲婚、不婚,以及養兒成本高昂。2006年,奧運滑浪風帆冠軍得主李麗珊表示養大一個孩子需要港幣400萬元。但是,隨着貨品通脹與物價颷升,今時今日需要港幣542萬元才能養大一個子孩子。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許多青年夫婦早已抛棄「養兒防老」和「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轉為「二人世界」與「及時行樂」,以滿足個人的生活享受。

若要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中央政府可推行多個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延長婦女的產假與男士的侍產假,提高子女免税額,以及獎勵生育等等。惟有從經濟誘因入手,消除青年夫婦的生育障礙,中國才能擺脫「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人口危機,讓國家達到可持續發展。

原圖:網絡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