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探討垃圾徵費的可行性

2017.11.06 18:00 時事 林伯強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於上周宣布今年內會將垃圾徵費議案提交立法會審議,期望最快2019年底推出。眾所周知,垃圾徵費是解決垃圾圍城的其中一個方案。香港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目前每日產生的廢物量已持續上升到19,000公噸。連同其他種類廢物,每日運往堆填區棄置的廢物約有13,800公噸。香港現在主要依靠三個堆填區處理廢物,分別為屯門稔灣、將軍澳大赤沙和打鼓嶺,但這並非持續可行的做法。除非及時推行有效的廢物管理措施,否則三個現有堆填區預計將於2010年代中至後期逐一溢滿。香港的土地資源非常匱乏,物色土地發展或擴建堆填區確實非常困難。都巿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加會觸發危機。如果我們不能適時提供足夠而適當的設施處理和處置廢物,香港將無法在環境衛生上維持高標準,難以滿足本地和國際社會對一個國際都會的期望。

從源頭減廢著手

為了解決「無處容廢」的問題,政府打算從源頭減廢著手,推行「都巿固體廢物收費」制度。這種制度共有四個模式。第一,按量收費。廢物量可按廢物體積、重量或其他機制釐訂;又或廢物收費可按個別場所或整座樓宇評估和收取;又或透過不同方法,包括強制使用繳費垃圾袋或按重量於處置設施收費,即是堆填區和廢物轉運站。第二,按近似量收費。這種制度是把廢物收費與廢物產生量的間接指標掛鈎。用水量反映巿民日常的家居生活情況,某程度上與住戶的廢物量有關連,是最常用來得出廢物近似量的代表數,用以計算每個住戶的收費金額,而不論實際產生多少廢物。第三,定額收費。在這種制度下,收費與廢物量之間沒有關聯。廢物產生者須作歸類,同一類別者不論產生多少廢物,均須繳付相同的金額。第四,局部收費。工商業的廢物產生者通常要負責處理本身所產生的廢物,須自行聘請私營廢物收集商進行有關工作。當廢物運送到廢物處置設施時,便會按廢物重量收取入閘費。

按量收費較可行

在以上的收費模式之中,「按量收費」較為可行。例如,台北巿自2000年起已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計劃,並得到「垃圾不落地」政策的配合。第一,住宅用戶及小商戶所產生的都巿固體廢物須定時定點,直接把以專用垃圾袋裝載的垃圾交給政府的廢物收集車隊人員。第二,多層大廈的住宅用戶可用普通垃圾袋裝載廢物,然後聘請清潔工人把廢物再裝入大型專用垃圾袋,以便廢物收集商在定時定點收集。另外,本港環保組織綠領行動自2017年4月開始,於新蒲崗新科技廣場實行為期半年的垃圾收費試驗計劃,向參加單位派發垃圾專用袋,以及增加大廈的回收設施。經過四個月的試驗計劃,參加單位共減廢約一成,大廈回收量增加33%。

香港人注重環保

以上例子證明,在本港實施「按量收費」較為可行。其實,香港人也很注重環保,自從實行「膠袋收費」,根據環保署的數據,2013年超巿、便利店和個人用品店派發膠袋量較2009年減少5.51億個,減幅達77%。另外,漁農自然護理署於本年8月逐步減少郊野公園遠足徑的垃圾桶及回收箱,直到10月,部分郊野公園平均垃圾收集量減少8成至9成。因此,只要有適當的政策推動之下,香港人其實很願意為環保出一分力量。所以,我們應該支持使用專用垃圾袋,進行按戶按量收費,從而實踐污染者自付原則,令更多巿民透過使用專用垃圾袋進行垃圾收費來減少廢物。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