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對三場地區衝突。南海及朝鮮半島雖有美國在背後,但看來兩者應是有雷聲沒雨點,惟中印邊境有機會演變成實質一戰。
印度有心打一場小戰?
知已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而戰爭只是政冶目的的最後發展。中印邊境今天之爭執是印度挑釁出來的,分析之下,看來印度是有心有意製造一場衝突,甚至小戰出來。
先談政治上的理由。中國和平崛起,經濟及軍事上已被公認是大國了。印度一向自認是亞洲大國,更希望被視為與中國平起平坐。
中國一帶一路首先也向印度伸出友善之手,但碰上了半冷不熱的反應,終於選擇了在印度一東一西的孟加拉及巴基斯坦作為主要發展伙伴。印度一如新加坡,看著為敵之鄰國大舉發展,心中味道為何,不言而喻。
以最低成本挑戰中國?
在印度看來,中國國勢之強是一時無兩,日本在釣魚島海域及南海只能一再退縮,連美國在南海方面也不敢強來,只能在中國島礁的外圍,執行其自由航行計劃(Freedom of Navigation FON),以免造成衝突。
美國在朝鮮半島面對北韓核武問題,及愈來愈成熟的導彈試射,更是一籌莫展,感覺中國並無全力協助,肚餓啞子食黃蓮,唯有食完再食,苦在心頭。
印度的莫迪總理看在眼裏,是否引發逐鹿之心,希望以最低成本向世界展示,印度敢站起來挑戰中國?
1962慘敗是印軍心中的刺
問題就在於「最低成本」這四個字了。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難得中國戰勝卻自動退回邊界,更善待及送回戰俘,充分展現大國之風。但印軍慘敗怎能不是印度人常在心中的一條刺?
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速改革,海陸空飛彈部隊進步神速,但事實也一如印度軍方將領所說,今天印軍也不再是當年1962的那回事。
問題就是印度看到中印邊境最多只能發展為區域性的小衝突,甚至小戰,而非全面戰爭。只要如此,印度的邊界冒險後果成本大極有限,是否這就是今次中印邊境事件的背後起因?
印方出手前做了多少部署?
1962年印度自恃軍隊是英式精英訓練,看不起人民解放軍,輕敵之心甚重,所以才被中國出奇制勝,慘敗下來。
今天印度軍方怎敢輕視中國,在高山荒野邊界上,誰凖備更充足,誰肯定佔了上風。
在印度開始阻止中國在自己國界內建路之前,究竟已作出了多少部署?沒有人知道。所以衝突一起,中國馬上大舉補充軍備及增強軍力,這個也是我方應做之事。
為阻中國建路不惜一戰?
究竟印方所求為何?為阻礙中國建路不惜一戰?這個說法肯定不通。若是求取國際認同,只有印度不怕連美日都不敢硬踫的中國,藉此嬴取反華力量敬佩,取得更多美國軍援,在本土國內爭取廣泛民眾支持,這個政治目的大家又如何看呢?
中印開戰,西方及親西傳媒肯定以「大欺小」來敵視中國。只要印度傾全力只求短戰不敗,甚至與解放軍打和,軍事上及在國內可說是取勝了,更挽回了1962年慘敗的印軍面子。關鍵就是短戰了!看以往中印爭執,中國一向不好戰的表現,就明白這個目的不難得到。
在這個情況上,印度口停手不停,繼續阻擋中方建路,來挑釁中國,這是否表露了莫迪的意圖?當然印度在哪個時候不擦槍也走火,大家要留意了。
中國不想戰仍須面對一戰
在互相準備充足的情況下,中國一定不能輕敵,來假設印軍慘敗是必然結局,各地華人都必須有同樣的心理準備。
文首提到戰爭是政治目的的最後發展,大家了解了印度的可能想法。在政治上,中國兩大目標是一帶一路的發展,及大國和平崛起。一場小型戰爭對兩大目標大影響可能不多,但小影響在所不免。要是在對方強逼之下,避不開的話,一戰還是要面對的!
原圖:大公報、youtube視頻截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m0QI0rHSk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6/0531/3327168.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