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立法會新人事有助香港謀求突破

2025.11.09 16:00 博客 馮煒光

執筆之時,特區第8屆立法會剛結束報名,共有161份提名表格。由於有逾三分之一現屆議員高風亮節,放棄競逐連任,第8屆立法會勢將會有不少新面孔,這是好事。

筆者經常說:香港被自己的成功綑綁住。港人太習慣自己的「舒適區」,太以過往的成功自詡,太常用舊有思維去看待新事物。港人尤其行政機關也經常把「行之有效」掛在嘴邊。這在今天大國博弈激烈、科技急劇發展的大環境中,香港這種「慣性」,會使香港落後於形勢。

香港政圈自回歸以來,除了因為攬炒派在2019年的激進行為而「一鋪清袋」外,政壇面孔幾乎沒有什麼大改變,這是不利於香港更新換代的。筆者這樣說,絕無對資深議員有任何不敬。他們都是成功人士,對香港作過重要貢獻,故才能屹立政壇多年。然而人始終有慣性,在議員的位置久了,思維難以突破,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會因各種因素的窒礙而受影響。香江始終代有人才出。資深議員能退位讓賢,有利於新血進入立法會;這是資深議員們對香港的另一貢獻。

立法會是香港三權中重要的一環,若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們以新思維、新角度去審視政府政策、財政開支和監察政府施政;這將有助特區政府革固鼎新,突破利益固化藩籬。

立法會議員「更新換代」,可能是特區啟動改革,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開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是習近平主席2022年來港時對香港的期許。然而一晃眼三年多過去,香港又突破了多少「利益固化藩籬」?

香港是中國的特區,改革開放初年,香港更是引領風潮的標桿城市。然而香港近數十年,在「更新換代」方面,相對內地是瞠乎其後的。以商界為例,內地在改革開放近50年裡,人才輩出。十多年前,我們驚嘆於馬雲、馬化騰的成功故事。但今天已經有大疆的汪滔、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可謂江山代有人才出。反觀香港,我們在回歸前是那幾個「家族」,回歸後指點商界江山的還是那幾個「家族」。

比亞迪的成功是勇闖新路的好例子

筆者也想起比亞迪的例子。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當時比亞迪已佔據全球鎳鎘電池40%的市場份額。按港人的思維,既然是「行之有效」,為何要作改變?再加上香港商界最愛說:「high tech high嘢,low tech撈嘢」,故絕不應放棄本業的。比亞迪當時股價也是狂瀉的。宣布進軍汽車業當天股價便暴跌21%。比亞迪當時的「新構想」,在很多香港商界以至財經人士眼中,不是「瘋狂」,便是「上市成功圈錢後的不務正業」;然而正是比亞迪當年的「瘋狂構想」,才有今天雄霸世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巨企。當然,筆者並不是說「勇闖新路」便一定會成功;內地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但若只懂因循守舊,害怕嘗試,香港只會在原地打轉,無法突破。

把內地「更新換代」的例子套用到香港政圈,香港的政治人物有這樣的思維、勇氣和魄力?香港政圈中最愛講「行之有效」的是公務員尤其自詡精英的AO (政務官),他們有比亞迪當年十份之一的魄力?今天立法會「更新換代」了;何時輪到最愛講「行之有效」,視港英遺留的一套為「金科玉律」的AO們,也來個「更新換代」?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