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會談了1 小時40分鐘,舉世矚目,成果豐碩。有評論說:「這一會談結果相當於中美停火一年。美國特朗普政府此前挑起的芬太尼關稅、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以及拜登政府遺留在特朗普任內生效的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因為中國的有效反擊,都全面撤回或部分撤回。其中因為芬太尼關稅撤銷10%,雙方的總關稅水平相對於本輪關稅戰之前的水平也不升反降,總稅率回到45%至47%。」評論認為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正本清源,這場大國博弈不是我國主動挑起的,我國只是在美國無理打壓後才自衛還擊。今次中美雙方回到貿易戰前水平並「停戰」一年,可以說是我國在第一回合成功捍衛了自身應有權益。
筆者並不讚成把美國說成是「投降」。美國只是基於其國內外形勢,暫時退兵;美國把我國視為威脅其世界第一地位的立場始終未變,美國從來沒有接受「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的和平呼籲。我國領導人在今次會談前說:「中國從來沒有想挑戰誰、取代誰,而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筆者相信美國政客是聽不進這句話的,聽進了也會裝作聽不懂。美國要的是一個「聽話」的中國,一個任由其宰制的中國,而不是一個與其平起平坐的中國。這是香港管治精英必須清楚認識的一點。
筆者指的香港管治精英由特首以降至司、局長、行政立法議員以至常任秘書長和副秘書長等。他們都是手握實權,草擬、決定和推動政策的精英,是影響香港走向和700多萬市民福祉的精英。筆者寄望他們能對今次中美元首會談做到「學習」、「配合」和「堵漏」三點。
特首宜邀請內地相關官員或學者,向一眾治港精英闡述中央應對特朗普的思路和部署。這會令治港精英對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鬥爭的殘酷有更深入的認識。
香港是國家的特區,在大國博弈中不可能獨善其身;美國也沒有對香港格外開恩。然而香港始終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如何以獨特地位和靈活身段,去配合國家應對大國博弈,這是特區政府管治精英必須補課的一環。
上述兩點或多或少都涉及國家應對的思路,不宜公開。然而香港有不少管治精英,尤其高級公務員在退休後都會移居「五眼聯盟」國家,例如加拿大、澳洲等。這會否是國家安全隱患?有些高級公務員,他們今天便已經持有外國護照,但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又配合國家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得悉內情;中央官員又會如何看待香港的管治精英?
中美元首會晤和氣收場,給全球經濟吃了一顆「定心丸」。然而博弈遠未完結,地緣政治風險也不會因此而消散;香港是國家聯通世界的跳板,香港的管治精英宜增加對大國博弈的殘酷的認識和做好上述「學習」、「配合」和「堵漏」三點。
原圖︰The White House網站、星島日報
https://www.whitehouse.gov/gallery/president-donald-trump-participates-in-a-bilateral-meeting-with-chinese-president-xi-jinping/
https://image.hkhl.hk/f/1440p0/0x0/ur/sthl_square/af4ff85512259e0a8fb578ef6c1972fc/2023-10/_2021071121502838268_0.jpg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