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以患為利 樽裝水事件可成整頓效率良機

2025.08.30 16:00 博客 曾財安

什麼是陰溝裡翻船?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物流署)這次招標採購瓶裝飲用水一事便是典型的例子。不過,老祖宗智慧告訴我們,凡事都有雙面性的,正如《淮南子·人間訓》所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孫子兵法》中的以患為利,也是這個道理。 

1948年的遼沈戰役結束後,只隔了十來天,毛澤東主席就敏銳地作出一個新的論斷:中國的軍事形勢現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捩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品質上早已佔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經佔有優勢。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誌。

作為一個高級領導,如果沒有這種全域性的戰略眼光,當機立斷,正確決策,大刀闊斧地打開新的局面,而是被動地忙於應付枝枝節節的局部性事務,那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甚至會坐失良機或發生失誤。同理,行政長官李家超絕對可以利用這次瓶裝飲用水招標事件的契機,進一步整頓行政效率,為重振香港經濟大力夯實基礎。

2025年8月初,一些公務員群組開始對特區政府通過物流署招標採購瓶裝水一事出現疑慮,初時範圍有限。事緣中標負責供應香港島和部分離島政府辦公室瓶裝飲用水,為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鑫鼎鑫)旗下的鑫樂品牌,驟眼看去很平常。問題是,鑫樂飲用水製造商之一樂百氏在2017年曾被中國內地官方媒體點名三年內六次上黑榜,涉及致癌物、微生物超標等醜聞,後來更發現鑫鼎鑫供應給政府的瓶裝飲用水竟然是冒牌貨。此消息在各個公務員群組以及社會中迅速傳開,導致多區政府部門公務員自行訂購飲用水。因為傳媒持續查訪、跟進與報導,市民大眾慢慢聚焦此事,社會輿論開始發酵。

很多市民的看法是,物流署依照行之多年的招標程式購買樽裝飲用水供政府辦公室之用,如此簡單的一件例行公事竟然錯漏百出,導致審計署、警方與海關先後出動處理,看來實情可能並不只是如物流署署長陳嘉信所說,現行採購機制難察欺詐那麼簡單。2025年8月19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首先出來撲火,檢視如何從制度方面完善招標和採購事宜,承認整件事是有問題的,有不足的,必須從制度上著手處理,同時即時成立了一個「跨政策局專責小組」,全面及認真地檢視如何從制度方面完善招標和採購事宜。不過,事件仍持續是社會輿論的熱點。

8月21日,遠在北京公幹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也公開回應事件,強調特區政府非常重視事件,初步調查發現有人使用一些虛假檔及證書進行詐騙,一旦有證據,一定進行檢控。他同時指出,公務員制度中有一個明確的懲處機制,政府一定會嚴格依照機制處理這件事情。8月23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落區後主動向傳媒強調,自己非常關注這次物流署把關不力,雖然中標公司提供虛假資料,但事情發生在一個每日都做採購的專職部門,自己大為失望。李特首言簡意賅,一句話便點出了兩個重點,專職部門與非常失望。

自李特首明確地表態之後,傳媒對事件的跟進以及討論熱度稍微下降。不過,這不代表市民對此事的關注度減低,恰恰相反,大家是抱著「事出無常必有妖」的想法,在密切等待特區政府的跟進行動及執法部門的調查結果。8月25日,有傳媒揭露,物流署早前披露的標書顯示,瓶裝飲用水評標過程未如以往一樣採用評分制,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確認,是由物流署署長陳嘉信按機制拍板批准。此最新的消息使很多市民大感意外,議論紛紛,都希望特區政府能儘快釋除公眾疑慮。

實事求是、迅速行動可挽回民心

以筆者過往的多年警務管理工作及掌管警隊紀律經驗來看,此事主要牽涉4個範疇;有沒有人觸犯法律、有否公務員要承擔主管及執行責任、此事是否單一事件、政府如何堵塞可被不法利用的程式、執行及監察漏洞。在有沒有人觸犯法律方面,警方與海關已經及早出手調查,以這兩個部門的效率與可靠性,相信不久就會水落石出。不過,被調查的對象不應該只是鑫鼎鑫負責人,而是包括有關公務員在內的所有人。

素來是公事公辦、不偏不倚的審計署是第一個採取行動審計相關招標事宜的部門,李特首與陳司長也先後嚴正發聲,市民大眾應該對特區政府在秉公辦理有否公務員需要承擔主管及執行責任這一環節上有信心,不必過慮。但正如李特首所說,事情發生在一個每日都做採購的專職部門,那就讓人不禁會問,這會不會只是偶發單一事件?之前的招標會不會有問題?尤其是物流署署長可以繞過程式拍板這一酌情權。為了還陳署長一個清白,適當地翻查以往招標記錄實有必要。別忘記,政府的各種公務車輛也是由物流署負責採購,裡面所牽涉的金額就巨大很多。

在如何堵塞可被不法利用的程式、執行及監察漏洞方面,由許局長主持的「跨政策局專責小組」早已開始工作,社會需要給小組一點時間。不過,許局長強調,要在制度中找出疏漏,這個目標似乎可以擴寬,除了制度之外,如何及時發現官員有法不依的監察安排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瓶裝水事件」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揭露出來,對特區政府的銳意辦事形象不免有所影響,但特區政府随后的一連串迅速的、實事求是的反應行動確實贏回了不少市民的信心。為了擴大積極處理的效果,李特首可以考慮從物流處開始,以微風細雨方式指示各個政府部門對自己的各個行政程式進行一個大摸底、大排查,有錯漏則改,之後書面上報以鎖緊責任承擔。這是一個以患為利的良好機會,錯過了就非常可惜!裡面所反映的並不是一兩位前線官員的疏忽或懶惰,而是官員管理出現了系統性的問題。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reurl.cc/bmd05y

文章純粹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