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商鞅變法彩 熙寧變法敗 值得深思

2024.10.19 16:00 博客 曾財安

2024年7月及9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於北京先後會見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行政長官李家超時,語重心長地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對於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夏主任希望,香港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企業家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有意見指出,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改革是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金鑰匙」,「只有改革,發展才有動力,社會才有活力,香港才有魅力」。

10月16日,李特首宣讀其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一開始便以「改革求變 由治及興」八個字來點題,顯示其未來的施政會完全呼應國家的改革開放主調,將會以改革求變為工作重心,全面向由治及興推進。在當今關鍵時刻,李特首的這個戰略抉擇實在是香港市民的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不啻及時雨。決心下定之後,接著下來的戰術考慮就是,改革範圍應該是多廣、多深?將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怎樣去克服深層次矛盾?如何推進才能行穩致遠、效果最好?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求變基本上是社會利益分配規則的重新劃定,因此之故,現有利益既得者特別是處於幾乎壟斷態勢的那一群肯定就不願意,本質上是潛在的抗拒力量。但如果只是求小變,希望面面俱圓,那就根本不是釜底抽薪、對症下藥的改革,而是揚湯止沸的改良,根本不濟事,也難以觸及特區的深層次矛盾,無助於解決結構性問題,最終可能使由治及興成為鏡花水月。

改革需時以年計,更要在紛亂雜陳的一大堆內外事務裡爬梳出可導致成功的方向與道路,謀劃牽涉異常複雜的計算,執行起來也絕對不是如請客吃飯那麼簡單,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就會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不乏改革嘗試者,成功的、失敗的都有,李特首何不考慮以史為鑒,這樣便可以見事於未萌,避危於未形,少走彎路。在實際意義上,改革等於是打仗,與阻礙勢力打硬仗,因此之故,兵家瑰寶《孫子兵法》裡的道理便是可依據的智慧,而秦國「商鞅變法」與北宋朝「熙寧變法」則能分別提供可供參考的成敗細節,古為今用。

成敗關鍵落在戰術執行層面

實施僅僅20年,「商鞅變法」便使地處西陲,長期積貧積弱的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奠定了其於百多年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基礎。「商鞅變法」乃是我國於封建時期唯一畢全功的改革,因此之故,導致其成功的因素當然有重大參考價值。考其原因,秦孝公與商鞅君臣理念一致,同心同德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但始終堅持《孫子兵法.始計篇》裡的「道天地將法」智慧也是關鍵,特別是其中的「將」。「將者,智信仁勇嚴」,即負責將領必須有智慧視野、賞罰有信、仁德治軍、勇於擔當、號令嚴明這五種特質。將領有智慧視野,才能作出正確的領導;行事賞罰分明,才能服眾;仁德對待同僚,才能凝聚力量;勇於擔當,拒絕「推側閃避卸」,才能贏得尊重;號令嚴明,才能去蕪存菁,能者上,弱者去,五者相互作用,才能把隊伍擰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把設計目標轉換成勝利果實。

對處於改革求變階段的特區政府來說,隊伍裡的官員如果都擁有「智信仁勇嚴」,那無論面對什麼盤根錯節的深層次問題,比如醫療改革、公屋分配、住房短缺等,都必能逐步幹出成果。反之,一些技術上簡單的管理事項如郵輪旅客到港後的種種安排、國際體育賽事播放國歌、除夕夜煙花匯演後安排內地旅客過境等都會好事變壞事,需要更高層緊急動員救火,帶來相當負面的氛圍。

北宋時,宋神宗為了改變國家表面繁榮,實際上卻是財政年年虧空,北邊應對外族侵擾乏力的窘境,於登基不久後便重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約等同宰相),進行變法,史稱「熙寧變法」。從1069年(熙寧二年)開始,王安石陸續推出有關賦役、農田、貿易等方面的均輸法、青苗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又大力改革科舉制度,從根基上治療北宋帝國的痼疾。這些法制與措施本質上都是針對時弊的良好做法,卻因為觸動包括司馬光和蘇軾等人在內的士大夫階層的根本特權與利益,遭受到抵制甚至是拼力反對。

為了支持王安石,宋神宗咬定牙根,以一批贊成變法的官員來替代反對變法的中樞重臣,決心不可謂是不大。遺憾的是,宋神宗沒有把這些反對的大臣罷官去職,只是將他們外放至地方州縣任職,為變法埋下失敗禍根。這就好比一台機器,在核心部分的螺絲釘出現問題,不能負荷新的工作量時,與其把問題螺絲釘清除出來丟掉,負責人卻愚蠢地把它們換至機器的所謂次要部位,以為可以廢物利用,誰知問題卻因此而不斷累積,使製造出來的產品成為次貨,最終把工廠也拖垮。隨著越來越多反對變法新政的官員到了地方任職,他們彙聚成一股只顧私利,以國家為芻狗的負面力量,故意把新政的惠民設計扭曲為害民措施,打擊變法。1076年,王安石被迫辭去宰相一職,「熙寧變法」以失敗告終。51年後,北宋王朝也走到了盡頭,轟然倒下。 

細讀李特首最新出台的「施政報告」,全篇全都是針對時弊、利港惠民的好措施,決心滿滿,如果一切順利,不但由治及興可期,更會大大地擴闊香港的戰略生存空間。接著下來,成敗關鍵就落在戰術執行層面。改革求變千百項,成敗只從吏治看!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2028858/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