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一葉知秋 仍待徹底整頓的教育界

2024.08.31 16:00 博客 曾財安

2024年8月29日,「屠龍小隊涉串謀製造炸彈案」判決揭曉,接受審訊的7名被告之中,有6人被陪審團以大比數裁定所有罪名接不成立,第7人則被判刑責較輕的交替控罪成立。消息一出,全城譁然。這個由於陪審團投票而做出的裁決,一下子把被掃進了地毯底的「司法系統是否真的能夠有效維護香港治安」等連串根基性問題再次暴露出來。

法庭宣布裁決之後,警務處國家安全處總警司李桂華表示,案件非常嚴重,有完整的計劃,當中涉及真槍炸藥,炸藥分量足以導致警務人員、示威者甚至途人的嚴重死傷。絕大部分一直在關注此案件的市民盡皆認同此說法,更對有那麼多被告在鐵證下被判無罪表示異常驚訝。輿論則開始捲起熱烈討論,質疑現行法律是否不能在今天新的、複雜的社會形勢下,很好地維護特區利益?陪審團制度亦遭到不少社會聲音質疑。

筆者的看法固然傾向於上述的主流意見,但並不打算在這裡進一步論述,而是借機指出其所帶出的另一個,同樣需要特區政府正視的教育問題。翻查資料,屠龍小隊成員中,其中竟然有3名現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學生,他們的目前20出頭,即犯案時盡是可能是不足20歲的年輕人。在過往已經審結的同類案件中,很多被告都有類似的高比例學生身份,證明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不良現象。在這裡不禁要問一下,如果香港的教育制度、教育官員與學校裡的教職員不是出了一籃子嚴重問題,為什麼我們那麼多的年輕子弟會變成罪犯?

為何那麼多年輕人淪罪犯?

自2019年黑色暴動以來,本港多間大學學生會被指財政帳目混亂,其中就有城市大學學生會因沒法向校方提交審計報告,被大學方收回校內會址。去年7月,浸會大學學生會被指控挪用公款,名下兩個戶口被盜用共80萬元。警方接報後進行調查,隨後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拘捕了一名前臨時行政委員會財務委員,並把他告上法庭。今年6月,此名財務委員承認兩項盜竊罪,被判監25個月,從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坐牢罪犯。很多人都以為,事件已經塵埃落定 ,其他人等應該會以此事為鑒,誰不知這只是「前菜」,盜竊再起,而且變本加厲。

8月19日,浸會大學學生會一名代表報案,投訴有人挪用學生會所屬的3個銀行戶口裡的約130萬元作私人用途。警方接到投訴後由西九龍總區重案組負責調查,近日拘捕了臨時行政委員會女主席、男財務委員以及女主席的同居男友,涉嫌「串謀行騙」。據悉,該女主席的同居男友有黑幫背景,任職麻將館職員,疑因本身的債項問題要求同居女友犯案。

上述案件只是眾多牽涉學生犯罪案件中的幾件,已經判刑、正在審訊與調查、僥倖逃過法網(黑色暴動犯罪)的則更多。不單如此,已經大白於天下的教職員出問題例子也有不少,最轟動的、使市民記憶猶新的莫如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在黑色暴動期間,中文大學成為顏色政變暴動基地一事人人皆知,當中最令人費解的,莫如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在出現於暴動現場,處理得一塌糊塗。事後,這個醜陋行為雖然受到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內的大批社會賢達口誅筆伐,但因為一些不知道的原因,段崇智仍然繼續留任,至明年初才被取而代之。

2023年9月,香港大校委會收到針對校長張翔的匿名投訴郵件,指責他不當處理獎學金捐款、用人唯親、豁免招標程式等一系列事情。校委會主席王沛詩責成專責小組展開調查。經過調查後,專責小組指對張翔的指控不足以確立。

今年5月底,校委會繞過校長,通過一份包括6名暫任副校長人選的名單,明顯是架空之舉,由此引發王沛詩與張翔的「隔空交火」,事件轟動全城。6月,行政長官管李家超親自出手,責令成立「特別小組」調查相關問題,才把紛爭壓下去。

積極制定政策清除害群之馬

凡此種種,表面上看似乎沒啥關聯,歸根究底卻是,於暴動平息後這4年,教育局一直在和稀泥,只是採取既往不咎的綏靖政策以贏得某些人的掌聲,或者沒有好好處理內部矛盾,也沒有在教育界裡清洗「港獨」團夥勢力。時至今日,大家都非常清楚,對莘莘學子進行洗腦荼毒的是美西方勢力,他們的代理人就是一些被植入了邪惡「港獨」思維的教育界中人,而教師界則是重災區。但是,除了因被香港國安處抓捕而被清除的一小撮人之外,大部分通過「易容換色」之法潛伏,繼續搞「軟對抗」。心懷怨懟的他們就好像是病毒病菌一樣,不斷對教育界以往的積極、勤學、學術為上、和衷共濟等優點進行腐蝕。

通過溝通、勸告、給機會等「拯救」行動,部分這些人可能會覺今是而昨非,變回成常人。問題是,這類深受民粹主義荼毒而懂得迷途知返的人比例上有多少?亟待由治及興的香港能負擔得起的折騰時間又有多少?特區現正處於求變的關鍵時刻,而教育乃是其中最重要的戰線之一,港府以至教育當局若沒有對症下藥,而是姑息養奸的做法,一時三刻或許感覺良好,但往後就會後悔莫及。

古語說,明者見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特區政府應該從這一系列負面事件中總結出經驗及規律,積極制定各種清除教育界中害群之馬的嚴明政策,才能甩開「救火」模式,重掌主動權!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90945/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