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從ChatGPT和低價批地反思香港創科

2023.02.19 18:00 博客 林暉

最近美國OpenAI發佈了一個名為ChatGPT的自然語言生成式模型,紅遍全球,其他大公司都紛紛宣佈自己在這方面的進展。在了解這家公司的時候,我重溫了一個道理:大部分的「破壞性創新」,都是由小公司做出來的。與此同時,香港的一塊創科用地傳出以低價批出的消息。兩相對比,不禁令我疑惑:香港的創科資源投放,是不是一直捉錯用神?

所謂「破壞性創新」,是指一些會打破現在的競爭格局,改變整個業界環境的重大創新。今次發佈ChatGPT的OpenAI,2015年底成立,2019年才獲微軟投資10億美元,2020年6月11日宣佈了GPT-3語言模型,到去年底就發佈ChatGPT。創科、創科,大企業通常擁有壟斷性經營地位,沒有動力去做「破壞性創新」自己倒自己米,所以通常都是小企業、小的創科團隊做出「破壞性創新」後,才有大企業去收購、完善。因此,真正支持創科的力量應該放在鼓勵社會的創科氛圍、培育年輕創科人才上,而不是將資源投放在土地補貼上。

之所以說到土地,是因為科技園就將軍澳工業邨一幅86萬平方呎的土地招標,被批評透明度不足,直至去年年底在土地註冊處登記,才被發現是以樓面面積每呎1477元批給某大型電信商,遠低於數據中心用地的市場價4000至6000元一呎。坊間評論多數認為,事件放映兩個核心議題:

透明度不足、濫用資源。特區政府近數年投放1,300億元推動和支持創科發展,坐擁大量土地資源及資金的科技園扮演主導角色,但科技園在資源分配上的表現一直不佳。早年,科技園因容許商戶以極為低廉的價錢將租得之土地違約分租,被稱為搞數據中心劏房,後來被業界告上法庭並最終敗訴,正正反映科技園在創科土地資源使用上的深層次矛盾。再者,《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已指出未來數據中心的供應已足以應付短中期需求,科技園仍批地作數據中心之用,實在令人費解。

政府及公營機構例如市建局、機管局、港鐵公司等的招標程序透明度較高,均會及時主動公布投標結果和中標者。科技園作為掌握香港大量創科土地資源的機構,絕對有責任提升透明度,確保資源用得其所。

本港創科定位不清的問題必須審視。科技園去年輸官司的案件涉及數據中心劏房,今次被指低價批出的土地也是用來興建數據中心。事實上,數據中心的業務性質比較接近地產業,沒有甚麼科研成分,那些24小時巡視監察伺服器的人員,其性質也跟保安相近,科技含量並不是那麼高。香港憑着地理和穩定電力的優勢,過去數年已有不少私人公司投資興建數據中心,該市場已成熟,根本不再需要以龐大地價補貼扶持。

我認為,香港應該從其他地方尋找真正的創科突破,亦應就本地的創科資源投放進行反思,重新審視本港創科資源的分配,及往後整個產業發展的操作。科技園已將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土地批出後便難以收回,科技園必須確保設於創新園的企業確實從事創新科技,這才不負市民和國家的重托。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12287/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242083/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