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發展商成立的社企,宣稱能以五折的市價出售一批由私人發展的資助房屋。土地由發展商提供,交由社企去發展,然後按申請居屋的方式把建成樓宇出售給市民。
發展商尚未透露土地的具體位置,相信是一塊位於新界的農地。這塊土地本身是應未獲批作興建住宅用途的,所以發展商尚需與政府商討改用途與補地價的問題。
這塊土地應該是由發展商免費提供給旗下社企的,這是發展商作資助的主要部分,但不是整個項目資助的主要部分。整個項目要能夠起動,還得靠政府免補地價。否則,由發展商成立的社企,亦不一定願意自己先補足地價,然後把可作私人樓宇出售的單位以市價的五折出售。
從以上的角度來看,今次的所謂私人資助項目,其實大部分仍是政府資助(免補地價)。因為一般而言,補地價所需的金額大都遠高於農地的價值。
如果這類所謂私人資助樓宇實質上是大部分由政府資助的,那訂價權應該屬政府,而非屬發展商下面的社企。不然的話,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訂價標準。買政府的資助房屋只是打六折,但買私人資助房屋卻可以打五折,一定會有人覺得不妥當。
由於私人資助房屋的興建,亦涉及公共資源的運用,因此政府除了要參與私人資助房屋的價格訂定外,還得涉足這類社企的營運模式。因為這類社企不可能設有整個專業團隊去自行興建資助房屋,大部分工作都得發給其他商業機構去完成。這包括項目管理,建造工程,以及銷售交接等,裏面含有大量的商業利益,不應私相授受。
如果政府不能不參與的話,就需要先制訂整套遊戲規則才可以起動。公務員系統一定在埋怨,發展商今次又為他們添加麻煩了。
長期以來,政府都把居屋視作資助性房屋,其實這種說法帶有不真確的成分。因為政府並沒有真正免補地價,只是在開始時沒計,到小業主將來在私人市場出售居屋單位時,仍是要補地價的;而且補的不是原先欠的地價,而是新的,已隨市值上升的地價。
其實,房委會出售居屋是賺大錢的。房委會能興建這麼多的廉租公屋仍能收支平衡,毋須政府額外撥款資助,全靠從居屋賺回來的錢。政府用孫九招救市時,曾暫停興建居屋,結果房委會立即出現赤字。由此可見,是居屋的買家在資助政府,而不是政府在資助居屋的買家。
其實,以香港人的生產力,大部分都負擔得起房屋建築費有餘,根本毋須靠政府資助,也有能力解決住屋問題。關鍵是政府有沒有足夠的土地供應,以及是否願意少收地價罷了。今次私人資助房屋計劃顯示,只要政府不收地價,樓價就可以便宜50%,普通香港人都可以買得起。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私人居屋憑甚麼五折出售-297270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06369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