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資本主義制度。市民日常所需的商品與服務,大部分都由商人提供。按阿當‧斯密的說法,麵包店為我們提供麵包,肉店為我們提供肉食,並非因為他們立志造福社會,而是出於私利,想賺我們口袋中的錢。但這種以自利為目標的出發點,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動力來源。在一個可以作自由選擇的社會,商人若要自利,先得利他;商人若不能為他人提供優質的商品與服務,又怎能吸引他人掏錢消費?因此,謀取私利,在資本主義社會絕非罪惡。相反,處處妨礙商人謀利,反會減少生活所需的供應,並帶來生活質素的倒退。
很可惜,香港社會仇商恨富的情緒日趨嚴重,人們對地產商尤為厭惡。人們普遍認為,香港人之所以生活得不夠好,是因為我們辛辛苦苦賺回來的錢大都被地產商搶走了(因為高樓價)。地產商因而被視作社會的罪魁禍首。很多人都相信,香港要打倒地產霸權,社會上的很多民生問題才有機會得以真正的解決。
這種說法雖然事出有因,卻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地產商無疑是高地價環境的主要得益者,但高地價環境是政府政策導致,並非地產商自己弄出來。把責任全推在地產商身上是不公平的。在「八萬五」年代,地產商眼白白看著樓價跌了七成,一樣甚麼辦法也沒有。可見把高地價完全歸咎地產商是不成立的。過度制約地產商的活動空間,只會妨礙地產商為社會作更多的建設。事情一如當社會麵包供應不足的時候,社會就不應對製造麵包的商人作出諸多排斥與限制,而是要給商人更多方便與配合,那麵包的供應才有機會提高。社會在處理房屋供應短缺時,態度亦應如是。
香港私人市場的房屋(佔了全港住屋的六成),全部都是地產商建出來。如果我們把制約地產商的發展及阻延他們的工作進程,視為打擊地產霸權的有效手段,結果只會破壞地產商為社會供應樓宇的能力,對社會並沒有好處。
現實是拖慢地產商的項目發展速度,實際上連叫地產商賺少點錢的作用也沒有。原因是害到地產商無法及時開盤,有時反會助地產商賣得高價錢。香港有不少樓盤都是愈遲開盤,愈賣得高價。結果,拖慢地產商的發展進度,只會妨礙香港的房屋供應,卻完全起不到打擊地產商的作用。
英國最近就為房屋供應短缺問題,重新對城市規劃做法作了一次深入的檢討。首相約翰遜發覺,問題的癥結是規劃部門關卡太多,顧慮太大,因而設計了太多的繁文縟節,需要層層審批,令地產發展項目遇到重重阻滯,房屋的供應因而無法因社會有需要而自動加快。所以他主張為地產商拆牆鬆綁,讓地產商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一展所長,為社會增加更多的房屋供應。香港的情況亦與此差不多,加上香港的官員,最怕被指與地產商勾結,都不自覺地會為難地產商一下,以示盡責。這種做法,對增加私人樓宇市場的供應一點也沒有好處。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制約地產商不利房屋供應-231338
原圖: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