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源究竟搞邊科?!今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當中一題「『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惹起社會爭議,而最終考評局決定取消該試題(請按此重溫)。
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昨在立會上透露,相關試題有57.1%考生回答「弊多於利」、38%考生答「利多於弊」,此外有4.9%考生並沒有表達立場。而答「利多於弊」的考生中,更有17%只提及利處。由此可見,情況令人憂慮。
不過,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就自有一套「獨特見解」,稱大部分考生選擇答「弊多於利」,足見考生無被引導,而試題無責任保證考生必定答對,否則就分不出能力高低云云。
大部分考生無被引導,那其他答「利多於弊」的考生就不用理會?一句「分高下」就忘卻教育的意義?求學考試,就是以分數判別高下?「傳道授業解惑」不才是教育的本質嗎?
葉建源身為人師,學人講呢啲?
原圖:星島日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