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批出3個「優質的士專營權」,合共600個新專營的士牌,擬試行引入優質的士服務。無疑,自Uber在港開始踩界營運以來,部分市民對部分司機態度及的士質素的不滿,由一種普遍看法,轉為熱議議題。面對公眾對較優質的的士服務的訴求,以及面對部分踩界行為的挑戰,政府推出解決方案,本屬無可厚非,業界亦應予以體諒及明白。不過,政府在推行政策之時理應小心謹慎,凝聚社會共識,並對現時擬引入的優質的士服務作調整,否則只會形成更大的社會矛盾。
作為全球步伐最急速的城市之一,為爭分奪秒,有為數不少的市民更近乎每個工作天均乘搭的士出入。然而由於沒有其他可直接取代的交通工具,加上市民與的士司機只有「一程車」的關係,亦缺乏服務投訴機制,故市民即使對的士服務有何不滿,只要的士能直送他們到目的地,市民一般也會默默承受。但直至Uber出現以後,在價格相若的情況下,即使其營運方式實屬踩界,也受到部分市民熱捧。
的士業改革大勢所趨
相反,在競爭下,的士司機揀客、兜路的行為及服務態度仍為市民詬病。有傳媒更使用的士業議會謀求改善的士服務質素而推出的「的士app」,更形容其為「100%call的」失敗,相信情況自有公論。
無可否認,的士業改革的必要性是市民共識,所謂有競爭有進步,筆者認為推出優質的士服務是其中一個可能辦法,也是世界各地大勢所趨,有利分流部分著重質素或價格的消費者,也有機會促進的士業改善服務質素;不過藥石亂投卻絕非社會之福,若然政府輕易推出新的政策,除了功效成疑,更甚者是嚴重衝擊業界的利益,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動蕩,而額外發牌亦會增加路面行駛車輛,也絕非路面壓力沉重的香港之福。
免優質的士變為壟斷
故筆者認為如政府必要試行有關計劃,理應考慮先由現有的士車行或獨立的士車主合組競投,競投成功後,中標者旗下的的士牌便可轉型為優質的士牌,讓現行的士牌數量保持不變。政府並應該考慮在若干時間後檢討計劃是否可行或會否增減相關牌照,並在兩至三年時間後容許不同車行或人士重新入標競投專營權,以免讓優質的士淪為壟斷性生意,減少中標者改善進步意欲,亦予機會讓過去未中標或未投標者一個投入優質的士市場的機會。
事實上,現時獲市民好評,服務較齊全並可接載輪椅上落的的士,已證明了筆者提議的優質的士方式具可行性及對社會衝擊較少,期望政府能多吸納社會意見,讓優質的士試行計劃的推出,能回應市民訴求之餘,亦多與業界多進行討論交流,研究更多解決辦法,讓業界改革一事為社會帶來雙贏局面。
圖:文匯報
http://news.wenweipo.com/2016/06/15/IN1606150037.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