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閱讀難民湧往歐洲的新聞,心有戚戚然。 百分之九十九的香港人,直接、間接體驗過難民的辛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邊境山野遍存等待接濟的飢渴逃亡人士,港人攜着麵包乾糧,穿越禁區,聲聲尋喚親友,聞者鼻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船船越南難民逃港上岸,拖男帶女,滿臉茫然的神情,震撼了每個目睹者,現場接待的工作人員、以及採訪的新聞記者,常留腦海,數十年揮之不去,這幾天在螢光幕上又重現。 香港最後一個收容越南船民的難民營,2000年才關閉,至今不過十餘年,國際間似乎已没有人記得,香港這個蕞爾小島,曾經先後收容了20萬越南難民! 今日年輕世代港人,持香港特區護照,免簽證可旅遊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又豈能體驗中東、北非動盪地區人民,千金難求他國一紙入境簽證的苦惱!不過,曾幾何時,香港居民還不是一樣飽嚐歐美各國閉門羹?曾幾何時,不少居民只能申請所謂「身份證明書」(CI),在外國移民官員的業務手册中,是「無國籍之人」,難免白眼相看。人生在世,身在福中應惜福,莫待無福空頓足。誇誇其談「本土運動」的人士們,不妨看看現今歐洲難民營中,有多少專業精英、飽學之士! 人間畢竟還有溫暖,難民歷盡艱辛,飽嚐白眼之後,抵達奥地利、德國境内,好心人士手持標語,以英文寫着「歡迎到來」,寥寥數字,郤是無限溫情,不少友人看得潸然淚下。 好事之徒問,德國、奥地利的人民,難道個個都是善心仁人,真誠接納數十萬計的難民?没有一個人效法香港的「光復活動」,手持「蝗蟲、滾回家去」的字牌標語示威? 另一好事之徒搶答:未必,可能也有為數不少者,反對大量收容移民、分薄他們的社會資源。不過,文明地區傳媒,一般雖不肯隱惡,郤不吝於揚善,遇有可以頌讚的人與事,必不錯過。向失望、沮喪的人送暖提示,人生希望不絕、社會光明不滅。 香港反其道而行,最多不過一百數十人喧嘩擾攘的事,郤被傳媒大幅報道,香港人公然在鬧市趕客的畫面廣傳海內外,「好客之都」的美譽,就此斷送! 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