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寸土原來一寸金

2018.02.22 17:30 時事 蔡志忠

年初二車公廟為香港求得中籖,樓市評論員演繹參差,不少評論認為香港樓價被過度炒高。其中籤文提到「寸土原來一寸金」,很多人覺得香港寸土只值寸金,筆者反而認為古時尚且寸金尺土,如今土地當然更加價值不菲。 對於樓市而言,中吉代表平穩向好,屬於好事。現今樓價這麼高,就別再得上籤了,否則樓價會再次飛升。大家期待的是一個健康穩定的樓市,房屋供應和需求平衡發展,樓價不要大升大跌,市民可以置業安居。 供需如何達至平衡,說易行難,一般是從人口的增長速度來計算房屋應該蓋多少。政府對於公屋和私樓的興建比例,大致上分為6比4,假如私樓每年的目標是2萬個,那麼公屋就是3萬個,合共要興建5萬個才可滿足居住需求。可惜過去經歷樓市暴跌,當時政府為救市而停止賣地,引致今天香港全民尋地,仍然追趕乏力。

房屋供需數字 計法不一定準

對於官方用數字來計算房屋供需,筆者認為不一定準確。先說需求,經濟好景時,老板賺錢多,市民收入也增加了,房子的需求就會變大。比如原本一家5口三代同堂尚可一起住,如今財富增加了就想買多一層樓,兒媳和孫子也可以搬出去住,房子的需求一下子就變大一倍。這情況在內地大城市甚為普遍,很多富裕的家庭都擁有好幾套房,父母經常要為未成年的子女作未雨綢繆。 至於供應方面,除了一手物業,二手市場也是一個選擇,樓市辣招之一額外印花稅,將買家捆綁3年難以放盤,引致二手樓供應驟減。此外一些手持多個單位的業主或投資者,由於賣出之後再買回另一層時,需要繳交15%的雙倍印花稅,因此這些人寧願將單位丟空,也不想放盤賣樓,以免「賣咗買唔返」,以上種種因素,導致今天的二手市場出現供應斷層。 新盤供應來不及,二手供應被禁止,每年正常的樓宇買賣應該達到12萬宗甚至以上,今天卻只有5到6萬宗左右(新樓約1.8宗+二手樓約4萬宗),顯然購買力沒有釋放出來。時代不一樣了,內地經濟突飛猛進,香港庫房儲備滿溢,兩地民間財富不斷累積,單是港人現金存款已比97年多了3倍。這巨大的樓市潛在購買力一旦爆發,將會是災難性的上升,所以,如果今年樓市如車公靈簽一樣平穩發展,對香港會是一件好事。 作者:蔡志忠 亞洲地產董事總經理 原圖:Now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