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巴士車禍震動全城,揭示巴士公司培訓欠缺、司機駕駛態度差劣、政府公共交通監管不足等問題。但筆者覺得這些都是表象,根源在於老齡化與低技術兩大問題。
巴士車長人手不足、過勞,歸根究柢都是老齡化所致。經常有人批評巴士公司不提高薪酬待遇請更年輕的人入職,但香港人口老化是全社會大環境,不僅是巴士司機,各行各業的從業員都全面老化。隨着年齡增長,人的工作能力、效率是會下降的,尤其是涉及體力勞動的行業。過去幾年,香港出現長期低失業率,但同時低加薪率的怪現象。筆者認為,人口老化、工作能力下降是原因之一。
學術上以所謂全要素生產率(TFP)指標來衡量生產效率,該指標有三個來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術進步;三是規模效應。在人口老化大前提下,香港社會整體效率難以提升,而細小經濟體本身缺乏規模效應,最可突破之處就是技術進步。
但偏偏低技術近年逐漸在香港凸顯出來,這個現實是很多擁有優越感的香港人不能接受的。筆者在深港兩地都生活多年,在兩地不同的企業工作過,不得不說,現在的香港,在企業管理、技術手段兩個關鍵因素上都比深圳落後。尤其突出的表現,是深圳社會或說內地社會,對新技術手段的趨之若鶩,對比香港社會對新技術的抗拒乃至無知。
以巴士管理為例,有太多太多自動化的手段可以採用,以改善安全系數。首先巴士可以限速,是否應該讓巴士車速超過70公里?這只需要極簡單的技術改造就可以做到。然後巴士公司可以為所有車安裝GPS定位系統,將所有巴士全天運行的路隊以及對應的車速數據記錄下來,電腦可以自動分析每一位車長的駕駛表現,如有超速,電腦系統可以自動發出資訊提醒車長注意。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巴士公司管理人員就應該約談司機。向前看,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報告指出,採用自動駕駛後,交通事故可能會減少9成,因為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表明由於人為失誤引發的車禍事故率佔了94%之多。至於駕駛態度,除了巴士公司加強培訓之外,其實一些探測儀器可以通過分析駕駛者表情知道其情緒,巴士公司在得知個別車長心情不佳的時候可以及時介入。
深圳已經在測試無人駕駛巴士,香港路況複雜,可能尚需時日才能實現,但也應該積極考慮引入部分自動駕駛技術輔助巴士司機。例如在巴士前後安裝一些探測裝置,電腦探知前方有人就可以「剝奪」司機的操控自動減速,配合GPS和地圖數據,更可以在不同路段強制巴士不可以超過一定速度。
總而言之,筆者的態度一貫就是:向前看,用技術進步來解決問題。
可惜香港不是美國、日本,與中國內地也沒有融合,本身缺乏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管治者沒有養成用技術進步來解決問題的習慣。香港人開口埋口就是「程序」,但時至今日,香港社會所言的程序還多數是線下程序,以人手操作、以紙張文件為載體。筆者最近就經歷兩件事感悟香港的低技術和低效率,一件是搬屋公司爽約,我要求搬屋公司退款,結果用了一星期時間,該公司人手去櫃員機入數之後,將入數紙拍照給我。另一件是朋友買一份保險,冷靜期內要求退款,結果又用了三星期時間,又是人手將支票去銀行入數。換了在內地,所有這些交易都已經在互聯網平台進行,極少有交易退款需時超過兩小時。
香港的程序在線下由人手操作,內地的程序在線上由互聯網平台自動執行,其實大家都有程序,只是前者是舊社會的程序而已。
經歷這次慘痛的車禍,巴士公司、政府肯定又啟動一系列程序去檢討,但我還是那句話:只有技術進步才可以解決問題。
作者:林暉 時事評論員、城市智庫「就是敢言」計劃成員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headline/2018-02/3543001.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