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持,梵語作 Kindi,又作君持、運、君遲。另又作 Kundika,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提到的「捃稚迦」,就是此物。Kundika 本是印度教寫於西元200-800年的梵文奧義書 (Upanishad) 是信徒放棄世俗和物質追求,把生命奉獻給精神生活的明訓。進入中國以後,便衍化成為千手觀音菩薩 (Boddisattva Avalokitesvara) 的屬性,作為純淨和善心的代表。今日「軍特」在梵文是「佛門水壺」之意,自唐代以來,是佛教子弟不可或缺的凈瓶。
軍持在六、七世紀以前是專屬印度教的祭器,在東南亞一帶受印度教影響的國家的考古遺跡已發現多起,例如緬甸七至九世紀驃人 (Pyu) 所建立的國家遺址、泰國清邁 (Ching Mai) 附近的直通 (Thaton) 遺址、越南南部的扶南國 (Phu Nam) 的喔㕭 (Oc Eo) 遺址、和中瓜哇 (Central Java) 多處,當時都是印度教國家。其中以位於現在印尼巨港 (Palembang) 的「三佛齊」 (Sri Vijaya,古籍又稱之為「室利佛逝」或「已利鼻」國),是由印度教過渡成為佛教的國家,七世紀中葉,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647),該國已到中國進貢,西元671年,唐高僧義淨到該國取經。在該處出土的軍持,應該就是這時期兩國交通的明證。 這種印度式器皿大約在隋唐時期傳入我國,我國自唐代至清代,全國南、北各窯口均有持續生產,品種非常豐富。現已發現的歷代軍持主要產地,有唐代北方白瓷窯場、湖南銅官窯,河北定窯、福建德化窯、磁州窯、廣東西村窯、江西景德鎮窯等;特別是明代外銷瓷,生產基地主要為福建,主要窯口有德化、晉江、南平等。 因為大量外銷的緣故,尤其在東南亞一帶,伊斯蘭教興起後,在本來信仰印度教,過度而信奉佛教,再轉奉伊斯蘭教的地區,當地穆斯林也喜歡使用軍持作為容器。但器型及使用功能都有所改變,與佛教的淨瓶式軍持相比,其內涵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穆斯林的軍持實際上只是一種水瓶,與唐代淨瓶式軍持在意義上完全不同了。 原圖:作者提供(費斯威廉博物館韓國高麗王朝12世紀青銅(左)及青瓷(右)軍持)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