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中東的惡行惡相終於令一直袒護它的西方大國也忍受不了,陸續有七大工業國(G7)陣營的國家發表承認巴勒斯國的言論。若這種趨勢持續上升,給予以色列的國際和本土輿論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相信好戰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會相應緩和一下目前在加沙地帶對待巴勒斯坦平民的不人道手法,以轉移國際社會和本國反對勢力對他的攻擊。 加沙平民的困境或許有喘息的機會,但中東問題複雜,受限於地緣政治與歷史矛盾,巴勒斯坦人的前景短期內難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這篇文章截稿時,加拿大加入法國和英國的行列,計劃在9月召開的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認巴勒斯坦國。但基於美國與以色列在中東問題上有緊密的利益聯繫,法、英、加的表態措辭並沒有強烈譴責以色列的暴行,只是強調要消弭加沙的人道危機,以及重申「兩國方案」和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能夠解決中東的集體安全。
正如外界所預料,美國和以色列均反對法、英、加承認巴勒斯坦國,認為巴人武裝力量「哈瑪斯」會因此解讀為西方國家「鼓勵」它以武力對抗以色列的行動,從而令它在停火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立場,是獎勵了哈馬斯。美國和以色列一直堅持以巴兩國直接商討巴勒斯坦建國的問題,反對聯合國或任何個別國家插手。所以美國一直在聯合國安理會運用否決權否決所有有關巴勒斯坦國的討論,認為以巴兩國在沒有達成和平協議之前討論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是不可行。
但誰都知道,仗著美國撐腰,猶太人佔絕對主體的以色列一直在中東橫行霸道,要打誰就打誰。現時管治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軟弱無力,更無力管轄由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若沒有聯合國從中斡旋談判,由強勢的以色列主導的兩國談判那會公平。中國、俄羅斯、阿拉伯國家和大部份發展中國家,以及部份西方國家,包括澳洲、紐西蘭、挪威、愛爾蘭、盧森堡、冰島、西班牙等都支持聯合國在70多年前提出的「兩國方案」來解決以巴和平。
根據1947年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巴勒斯坦分治方案),聯合國提出在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建立一個猶太國家(以色列)和一個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即兩國方案)。 巴勒斯坦國分配約11,100平方公里(約占43%),包括加沙走廊、約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區及部分內陸區域。而以色列則分配約14,100平方公里(約占56%)。 而被猶太人和阿拉伯同視為聖地的耶路撒冷約佔1,590平方公里,作為國際共管區。 但以色列多年來靠戰爭掠奪了巴勒斯坦和鄰近其他阿拉伯國家大片土地,不斷擴大猶太殖民區,巴勒斯坦領土越縮越少。東耶路撒冷(約70平方公里)也被以色列吞併,但國際社會大多不承認其合法性。現在,巴勒斯坦目前實際控制的地方只有2,719平方公里,僅占1947年分治方案中分配面積的約24.5%。而面積約365平方公里的加沙走廊由哈瑪斯控制,但以色列對該地區實施封鎖和嚴格管治,限制它的實際主權。
長期受到高壓管治必然會造成強烈反彈, 哈馬斯於2023年10月7日發動震驚全球的「阿克薩洪水行動」,對以色列發動突襲,造成約1,200人死亡(包括815名平民)並綁架251名人質。以色列迅速展開對加沙地帶的大規模軍事反攻。行動至今已造成該地區超過50,500人死亡、145,000人受傷,包括大批婦孺,三分之二的建築物受損,230萬人口中近150萬人流離失所。
聯合國資料顯示,加沙至少12所醫療設施被直接擊中,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重要基礎設施如電力、水務和通訊系統嚴重受損,加劇人道危機。而自從哈馬斯發動襲擊後,以色列對加沙實施「完全封鎖」,切斷電力、燃料、食品和水供應,居民依賴國際社會救濟。近期傳媒更頻頻報導以色列刻意阻撓人道救援工作,包括槍殺到來領取救濟品的群眾,當中有很多是兒童,引起國際社會的公憤。今次陸續有G7國家公開表示將會承認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皆因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實在太難看,西方一些大國不得不表態,借此來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施壓,逼使他收歛一下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和放鬆對當地人道救援工作的打壓。
另外,隨著美國在中東影響力逐漸衰退,加上特朗普因為「美國優先」的國策所揮舞的關稅大棒,歐洲也開始覺醒,緊貼美國並沒有好處,不妨在國際事務上採取較獨立的路線力來彰顯歐洲本身的獨立自主。G7 幾大國今次表態承認巴勒斯坦國既可突顯自身有別於美國的立場,同時也可維護自身在國際人道主義的影響力。
事實上,法、英兩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先後表態,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加上中、俄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多年來都支持落實由聯合國主導的「兩國方案」,法、英、加等國的加入,會逐漸形成更廣泛的國際共識,長遠來說可以增強巴勒斯坦在國際談判中的地位。
然而,以色列和哈馬斯仍未互相承認,而徧安一隅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至今仍未能有效治理所屬地區,令它不能正式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只是觀察員,參加聯合國大會都沒有投票權。巴勒斯坦人民爭取走一條真正獨立自主的民族路是何其曲折和漫長!
原圖:新華社圖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