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這一日,一時間身邊很多人擔心自動駕駛、機械人搶他們的工作崗位,變得憂心忡忡。網上也一下子冒出很多新段子,譬如有個段子說:「今晚坐公交。一個大姐說,咦,現在沒人賣票了嗎?司機說:早就沒有了!再過點時間你就連我們司機也看不見了。前排的大哥明顯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以後公交、地鐵、滴滴,全都是機器人。——沒想到這麼電影的對話就發生在身邊。一時間整部夜行車彌漫著濃濃的惆悵。」
技術進步的車輪滾滾而來,誰也擋不住,也沒有必要擋。至於惆悵,也大可不必。人類之所謂是智慧動物,與一般的動物區別開來,象徵之一就在於懂得使用工具。因此,工具與人,從來都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著名的科幻電影《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探討的就是人與機器之間的「自由」,其中一段對話是,人類最後一個城市錫安(Zion)的議會議長指著機器跟男主角尼奥(Neo)說:「我們確實可以關閉這些機器。但是如果那樣做了,我們就沒有燈光了,沒有取暖,沒有空氣淨化裝置,......實際上,我們是不能關掉這些機器的。從這個意義看,其實這些機器在控制我們。」
人類與工具之間的互相依存,不是始於今天,而是始於人類之所以為人類。例如中國在春秋開始使用鐵器,令當時的農耕生產力大為提升,從而人口的數量也會大幅增加,例如由一千萬增加至兩千萬。從某程度上而言,多生存的一千萬人就是與鐵器這種工具所依存的。人類歷史的進程,蒸汽機、內燃機、核能、計算機…… 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帶來更先進的生產力,同時人類對一些機器的依賴也更深遠。如果沒有這些機器,地球怎麼可能養活80億人口?哪怕是一些大家不喜歡的東西,例如防腐劑,大家都希望自己進食的食物不含防腐劑,但如果沒有防腐劑,我們的食物一樣養不起80億人。
回到開頭的題目,7月10日這一日,大家突然擔心起自己的職業來,消息面上,是因為北京市經信局近日就《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對外徵求意見,打算為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主體提供清晰、透明、可預期的制度規範,其中明確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計程車客運(網約車)和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但這個趨勢已經十分明確,百度的蘿蔔快跑也早在全國十多個城市試運行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至於美國,馬斯克(Elon Musk)7月初在社交媒體X上宣佈,特斯拉(Tesla)公司將於8月8日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中美兩國很明顯在自動駕駛這件事上面爭先恐後,都想取得先機,同時媒體也來一波集體操作,帶帶節奏、賺點流量。
至於大家擔心機器人會搶盡人類的飯碗,大可不必。從某種程度上,工具的進步一定會改變我們的做事方式,例如計算器的出現,取代了算盤。這個過程可以視作解放人類,令我們可以從事更有意義的工作,例如創作、發明。但對於某些不具備提升技能的人而言,就會被擔心搶飯碗,如果你是珠算高手,你可能不樂見計算器的普及。
不過可以放心的一件事是,機器人不可能搶盡所有飯碗,而只是升級或改造你做事的方式與內容,一定會有其他的事情等著你去做——例如服務業。今天大部分的服務業,例如餐廳、美容、旅遊、按摩,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如果沒有先進的工具,大家每天都要去耕地勞作,哪裡有閒暇做這些事?自動駕駛會取代不少司機的工作,從而推動更多人從事服務性行業,再來一次技術洗牌而已。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