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垃圾徵費不應該是一場「冇情趣」的戀愛

2024.05.05 20:00 博客 吳志隆

五一國際勞動節剛過,最近很多打工仔卻因為連中午吃個外賣,都讓新推出的環保餐具搞到「一肚子氣」。我們的生活少不免產生垃圾,但環保已經是今天的普世價值,政府推動環保理應受到強大的民意支持。為何一個主打環保的公共政策,竟然變成市民口中神僧鬼厭的擾民政策?

難道這又是一場「政治陰謀」?!

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不高,因為市民反對「走塑令」並非出自政治原因,而是因為相關法規的安排存在明顯的缺陷,政府提出的「走塑法」已經打擾到市民的正常生活,而未來的「減廢回收」政策也將大幅增加市民的生活成本,而新法規的宣傳與教育也遠遠不足,以至於市民無所適從。

如果從政府在2012年開始探討相關草案開始,這個法律無疑已經醞釀了12年,且當年經過相當程度的民意諮詢,可謂是具有相當代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條例從2021年到今年正式上路,政府似乎沒有把握這幾年的時間,讓市民廣泛知道,即將出台的減廢措施及垃圾用者自付的政策的相關具體內容,以致大多數市民對此具體措施接近零認識。再加上宣傳不足,不但沒有心理準備,自然更沒辦法養成環保生活習慣,再加上其他社區配套硬件欠奉,政策推行自然老鼠拉龜——「無從入手」。

當然,疫情、黑暴這些突發因素令特區政府過去三年疲於奔命,也可能是一些意料不到的挑戰。但在市民看來,今日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垃圾徵費政策是一個準備了十幾年,但仍未完全準備好的政策,而且政府似乎明知政策仍未完善,但仍要堅持推行,因此引起社會反彈,其實完全不意外。

垃圾徵費政策推行不順暢,或者不是因為反對派埋下計時炸彈,更加重要的政府沒有真正為了政策的落地進行配套措施的完善,廚餘機、分類垃圾箱等社區硬件設施不足,宣傳教育不足,執法權限規則又不清晰,手忙腳亂似乎在所難免。

政府現正進行先行先試的過程,配套亦見不足。以垃圾回收為例,到底怎樣令到已經習慣丟垃圾零成本的居民,主動將垃圾分類?有沒有充足的公民教育引導大家習慣新的生活模式?對於不遵守法律的人,社會又將用哪種低成本又高效率的方法去監管同懲罰?回收到的大量廢品又將怎樣處理?最少,香港是否要學習台灣、日本等地,建立一個完善的廢品回收再生行業?

如果基本配套都不足,適應新政策的時間又不充足,就推動一個目標遠大的政策的話,就好似強行開始一場沒有充分了解的戀愛,這樣沒情趣的事情,相信大多數香港市民應該都未必能夠享受。或者停一停,想一想,留一個空間給社會,也留一個時間給政府,這樣可能才是良政善治的體現。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610515/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