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治博奕中,強權和雙重標準是一對孖生兄弟,經常被強大而橫蠻的國家所採用以壓制其他弱國。但物極必反,這兩種不服人心的手段用得太盡,就會變成一把雙刃劍,處理不好隨時弄傷自己。
當今最擅長耍弄這兩套霸權手段的,就是現屆武林盟主山姆大叔。它雄霸世界幾十年,但近年因爲多行不義,國勢滑落,耍弄強權和雙標時力不從心,頻頻被自己手上的雙刃劍刺傷,疲態盡露。例如它先後向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制裁華爲和禁制中國半導體的發展均全部失敗,還連累本國消費者和相關企業,得不償失。
最新被自己惡行反噬的事例,就是目前遍地開花的美國大學校園反戰抗議。美國全國各地有超過50間大學,包括多間長春藤著名學府,例如哈佛、哥倫比亞、耶魯等都陸續爆發大規模的校園示威,似乎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勢,而且還開始漫延至法國和澳洲等地。
這批示威大學生的訴求包括:抗議美國政府縱容以色列軍隊在加沙的戰爭暴行、支持巴勒斯坦人有建國的權利、要求大學當局暫停與以色列的大學進行海外實習計劃,以及切斷與以色列有關的資金聯繫。
大學生在校園內搭起帳幕,為活在水深火熱的巴勒斯坦人伸張正義。期間他們並沒有投擲汽油彈,完全以和平方式高叫抗議口號,但卻遭受進入大學校園的警察以暴力驅散、毆打和逮捕,至今已有超過1,000名大學生被捕。有消息説,美國政府甚至考慮動用國民警衛隊鎮壓示威活動。
示威學生只是針對違反國際法的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和犯下戰爭罪行的以軍,但美國政府卻給他們扣帽子,批評示威活動是「反猶太主義」,是違反美國憲法。這就讓世人包括美國國民在內看清楚美國政府的偽善。
2019年黑暴亂港之後,陸陸續續有證據指出,美國中情局在背後策劃。但美國政客竟然選擇性失明,裝作看不到投擲汽油彈、無差別襲擊不同政見者、暴力攻擊警察、大肆破壞商店和公共設施的暴亂行為,而對黑暴一面倒支持。
另外,西方傳媒不單沒有如實報道香港的反修例風波,當中不少更配合美國政府的政治需要而歪曲事實,令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民眾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和香港。而今次美國國內大學生和平示威,當權者卻粗暴鎮壓,美國又一次展示搬龍門的伎倆。
美國多年來借助強大的傳媒,成功將自己塑造成世界民主先鋒的形象,令大部份美國國民都認為他們有使命將美國的價值觀灌輸給其他國家。美國政府於是挾民意的支持,高調以民主教師爺的身份,頻頻向其他不是實行美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國家指指點點,甚至派遣情報人員和收買代理人進行顛覆他國政權的活動。
不單如此,自俄烏戰爭2年多前發生,接著又有以哈衝突,美國基於政治上的盤算,設法令西方民眾無法就兩場戰爭獲得客觀的資訊。此政治操作旨在美化和掩蓋美國利用不同地域代理人挑起區域戰爭,從中掠奪政治和經濟利益。已發生的俄烏戰爭是其一,而南海局勢會否引致軍事衝突,就要看菲律賓小馬可斯總統是否懂得臨崖勒馬,向背後操控他的美國說不。
以色列與哈馬斯在中東加沙地帶的衝突,至今已造成超過3萬名巴勒斯坦平民喪生,當中很多是婦孺。但因為美國政府和背後強大的猶太勢力的操控,大部份傳媒不會全面報道以色列在加沙所犯下的濫殺巴勒斯坦平民的戰爭罪行。
不過,紙始終包不住火,一些不受美國政府控制的社交軟件,尤其是最受美國年青人追捧的TikTok,透過短片分享將以軍在加沙屠殺平民和國際慈善機構職員的真相呈現出來。
TikTok全球用戶接近17億,美國用戶有1.5億(美國人口約3.35億),年度收入約160億㺯元,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與日俱增。它將美國政府不想人民知道的真相揭露出來。所以美國不得不撕破臉皮,即使被世人嘲笑是強盜和強詞奪理,也要硬説TikTok用戶資料庫有洩漏給中國的風險,所以要通過法案強迫TikTok一是撤離美國市場,一是剝離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賣盤給其他美國公司。無賴的美國政客是想一石二鳥,既能取得這只下金蛋的鵝,又能解除「國家安全威脅」。
TikTok短片揭露美以兩國在中東同流合污的醜態,確是一顆威力強大的震撼彈,令美國年青一代如夢初醒!原來一直令自己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祖國,竟然就是那個在全球煽風點火、橫行霸道、踐踏人權的政權。美國國民之前一直被政府瞞騙,無法準確知悉地球另一邊角落人民的真實生活,實在是極度諷刺。
憤怒喚醒了良知。美國年青一代於是走出來抗議,當中有巴勒斯坦裔、猶太裔,以及在這個「民族大熔爐」國度長大的其他族裔大學生和教師。
去年底以哈衝突爆發不久,美國各大學已醞釀反對以哈戰爭的浪潮。但就遭受政客和美國國內的猶太勢力大加阻撓,以致其中3間長春藤聯盟大學:賓夕法尼亞州、哈佛和麻省理工的校長先後在壓力下辭職。
今次示威浪潮再起,美國一貫將矛頭指向中國,指控中國在背後煽動,但卻提不出任何實質證據。反而《紐約時報》報道是國際大炒家索羅斯資助這些抗議活動。
無論《紐約時報》的報道是真是假,美國這一波愈演愈烈的校園示威浪潮代表新世代對美國政府的管治極度不滿。拜登政府如何有效消弭這場示威風暴將直接影響他在11月大選的勝算。而愈來愈多美國國民對政府的不滿,也為日後美國社會的動蕩埋下了伏筆。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