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地都在想盡辦法爭取遊客重臨,這其中也包括香港。但遺憾的是從去年初恢復通關直到現在,接連發生多次遊客訪港不愉快的事件,包括近期為辭舊迎新舉辦完煙花匯演之後發生遊客滯留事件,令社會各界再次呼籲增設24小時通關口岸的必要。實際上就算沒有此次事件發生,大家經常說灣區內的城市要互相融合,兩地同城化的基礎就是兩地人員來往需暢通無阻。所以這次意外事件讓大家認識到不足是一件好事,擴大24小時通關或者延長通關這件事並非香港一家話事,要想真正落實說難不難,但也絕非易事。
此次維港煙花匯演原本是為吸引市民和遊客一起歡度,但卻在慶典後疏導跨境人流的環節上出現亂象,致使大批內地旅客於跨年除夕晚上滯留街頭,此事對香港的旅遊形象造成不少負面影響。實際上,這些年每次大型活動或者演出時,都或多或少有遊客滯留在港的情況發生,只是規模沒有這麼大沒有引起注意罷了。
所以擴大24小時通關或者延長通關是一個迫切問題,但現實就是需要香港、深圳兩地政府和海關總署三方互相協調才能得以實現,問題的關鍵在於誰去做推動者?
第一、站在深圳政府的角度,擴大24小時通關對深圳來說意義並不大,加上香港是「一國兩制」下的城市,深圳作為一個地方政府也不好太主動去過問香港的事情;第二,就算香港政府有足夠的勇氣去推進此事,但兩地屬於平行關係,互不隸屬,深圳政府如果沒有得到中央的指示,不會因為香港提出就去落實;第三,作為海關總署更沒有積極性來推進此事,因為海關最大的職責是把好出入境的國門,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問題並不是海關總署需要考慮的範疇。
所以要做不難做,問題是誰有權去做、誰推動去做。如果在三方之上還有一方來作為牽頭人去統籌協調,例如由某中央部委推動三方成立專門的小組,賦權去做,那此事就將會容易很多。
當然,成立專門小組不僅僅只是為了通關的方便。從某種意義上說,粵港澳大灣區要融合發展,需要突破三個地方、三種制度的藩籬,因為灣區要實現真正的融合發展,最重要是打破制度上的障礙,不能讓幾地政府各自為政。從特區政府2日隨即開記者會提出循三方面解決通關問題來看,事件應該很快能有所突破。從這角度而言,這次跨年遊客滯留在港事件,能促使國家重視加強跨地域的協調難題,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73055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